五月初,记者来到位于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的龙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访,恰逢入社农户正热烈地讨论着今年的种植计划。
“我今年还计划把家里的地都种成谷子,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后,统一供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省心多了。剩余的时间,我和老伴还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光打工的工资也两万多块呢!”入社农户牛宪红的脸上满是喜悦。
牛宪红告诉记者,每年合作社都要以高出市场价五毛到一块的价格,收购农户们种植的小杂粮,并为农户免费进行米面加工。在连壁这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能摊上这样的好事儿,乡亲们想都没有想过。
据了解,2005年,下岗职工张国忠和连壁村4位村民共同出资,注册资金85万元,组建了龙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搞起了小杂粮种植、加工与销售。
合作社成立后,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养殖、种植协议,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合作社成立以来,入社社员已经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00余户,并辐射到榆社、武乡等地。
“连壁村及周边村庄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小杂粮及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忠向记者介绍到,“然而,长期以来,农民们并没有在土地上看到利润,很多农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搬出了大山!”
在张国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合作社杂粮加工车间,只见数十台石碾、石磨在电力的驱动下,有序地转动着。
“现在人们都追求绿色健康,我们用石碾磨出的小米、面等,完整地保留了小杂粮的营养成分,吃起来味道更香,更绿色健康!”张国忠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把小杂粮做成产、销、购一条龙服务,合作社还建成杂粮加工厂,分设加工、烘干、包装、冷冻、仓储车间。目前,合作社已开发龙鑫小米,莲鑫源牌荞面、玉米面、豆面、手工挂面、笨鸡蛋等十多种产品,并注册了“辽州将军”、“莲鑫源”品牌,产品远销北京、山东、石家庄、邯郸等地。
更令人高兴的是,合作社已开发杂粮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8400亩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已经得到检测与环评,无公害谷子、大豆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今年,合作社还将建立试验基地20亩,谷子标准化示范田1000亩,引进晋谷36等十多个品种,推广应用化控谷子500余亩。
“合作社的经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种植户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将来还计划建立属于自己的小杂粮超市和专卖店,让左权小杂粮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张国忠描绘着合作社的蓝图,满是信心。
本报记者 郝光明 实习记者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