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天镇信用联社倾力服务“三农”

来源: 作者:李京益 发布时间:2013/7/24 9:42:46

    时令刚过小暑,碧绿碧绿的玉米已长过人头顶。

    “去年一冬雪不多,土壤墒情很差。不过,信用社提供贷款,帮俺们村打了11眼机井,土地全变成了水浇地。这玉米从小就没‘受制’,要不哪能长这么好!”正在地头拔草的天镇县南河堡乡东沙河村农民顾均,边忙活边和记者聊。

    天镇县是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生产县和我省粮食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县信用联社结合当地实际,恪守了信贷服务“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乐当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器”;贴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项目,乐当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贴近农业生产“龙头”企业,乐当农副产品销售的“起跑器”。

    “立足传统农业大县,坚持不懈支持‘三农’发展、助农增收是联社多年来工作的重点。”天镇县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吕春明,谈起信贷支农,脸上充满了自信。

    出东沙河村不远处,是一栋栋一眼望不到边的日光温室大棚。东沙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德向记者介绍:“前面是天镇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育苗基地,大约40多栋日光温室中,总共育有青椒、彩椒、黄瓜等各种蔬菜秧苗900余万株,基本满足了当地不同季节、不同种植方式菜农的用苗需求。”

    走进棚内,一畦畦、一行行翠绿的秧苗竞相生长。“这棚里育的不是苗,是钱!”正在垄内培土的菜农王林大爷见到记者,乐不可支。

    近年来,天镇县信用联社按照省政府、省联社“富农计划”,累计发放贷款1.47亿元,积极支持了该县的蔬菜种植。在该县蔬菜由传统的春种秋收,转变为科学的日光温室、拱棚、移动大棚的园区种植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绿色设施蔬菜基地2.1万亩,建起蔬菜大棚16861栋。目前,天镇县在北京市东城区设立鲜菜直营店17家,已成为北京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仅蔬菜一项,当地农民年户均增收3万多元。

    农产品销售是农民增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此,天镇县信用联社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天镇县通航粮贸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小杂粮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小杂粮出口业务。2011年初,企业经营遇到了资金困难。县联社了解情况后,发放贷款100万元,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在信用社的帮助下,该公司年加工出口小杂粮达到3000吨,产品出口到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或地区。有“龙头”带动,小杂粮成为该县边山峪口村的主导产业。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天镇县信用联社提供的一组数据却是令人振奋的:据对全县5个村50户借款农户的调查统计,借款农户人均实现纯收入922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天镇信用联社的业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66亿元,较年初净增2.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45亿元,较年初净增1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全县首位。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 通讯员 赵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