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清徐县西谷乡东木庄村的玉米地里洒满了阳光,三位农民在村东头的大片玉米地里若隐若现。东木庄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艳平告诉记者:“这三位农民是我合作社里的员工,他们正在察看玉米病叶情况,因为降雨过多容易引起玉米小斑病,所以雨后要及时察看,一旦发现病叶率超过15%就需要开始防治……”近年来,牛艳平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信誉承诺、全程代耕、垫资服务、年终结算”的方式,为农户全程提供代耕代种服务,探索出一条分户经营条件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服务模式,不仅让自己的种植合作社收入大增,而且让村里的弃耕农户尝到了丰收的甜头,真正实现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东木庄村地处汾河东岸,全村人口1400余户5000余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民又不愿放弃耕地,导致耕种越来越粗放,甚至有少部分土地出现荒芜,成为闲田。农资经销户牛艳平不忍心看到这种状况,召集村里以农机大户为主的种地能手6人,成立了牛艳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为外出打工户提供代耕代种有偿服务。“我家的8亩玉米地全交给合作社经营,种地的成本比过去高了,但从种到收的活计都不用自己操心了,我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一样赚钱;去年8亩收了12000多斤,比自己种时候的产量高了1000多斤,多产的也是钱啊!” 在清徐县城一家企业开大货车的崔连元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合作社负责人牛艳平,除了自己耕种土地50亩外,充分发挥经销农资和社员农机作业的优势,使合作社代耕代种面积发展到5000亩,占到全村耕地的80%以上。现在,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的代耕代种服务包括代购农资、代机耕、代播种、代浇水、代铺膜、代施肥、代防病虫、代中耕除草、代投农险、代机械收获“十代”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与耕种土地劳力短缺的矛盾。
据统计,东木庄村实施代耕代种后玉米亩均增产10%以上,农民亩均增收100多元。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余元。合作社通过提供代耕代种服务,年收入30万元左右,也提高了入社农户的收入。
本报记者 梁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