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社县云竹镇按照“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日前,记者带着“走基层,看变化”的想法,深入到云竹镇枣林沟、高庄、乔家沟采访,去亲身感受当地村民辛勤的劳作和致富的喜悦。
记者在枣林沟“肥羊圈养基地”施工现场看到,“一肩挑”女村长王芳与男人们一样,冒着闷热的酷暑在忙碌着安装给水管道。在田间,由于连日多雨,杂草生长“迅猛”,杂草长势已超过谷子。他们为了确保秋后谷穗颗粒饱满,迎着“热浪”,你追我赶除杂草。老百姓说,在除掉的杂草中“马齿苋”草居多,其实,这种草是一味中药,可以治“流鼻血”。但是,该村却没有精力管它。记者在高庄村看到村民也在忙着除草,不同的是,他们是在草药种植“试验田”除草。另一番情景是,乔家沟村养殖“笨鸡”的妇女,顶着闷热到田间地头去挖苜蓿草。该村养殖“笨鸡”的农户杨素珍说,她有两个圈养场,共养有700多只“笨鸡”。饲料主要是玉米和苜蓿草及蔬菜。她说,汗流浃背挖苜蓿草,目的是要给“笨鸡”调节“口味”,让“笨鸡”产蛋,蛋黄更黄、更香……
王芳介绍,枣林沟是一个仅有365人的贫困小山村,除了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和妇女成了该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如今,枣林沟兴建了千亩干果经济林水利灌溉设施配套工程,万只“笨鸡”农户生态饲养项目已进入产蛋期,妇女编织、刺绣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农村“安居工程”施工建设已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50多万元兴建的占地面积达3亩地的标准化“肥羊圈养基地”主体钢梁结构工程竣工,已进入修建饲料间和附属设施配置施工期。“肥羊圈养基地”的上马,必将成为村民致富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敞、闭两式圈养场,配置有6个密集型圈养区,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可圈养肥羊3000只。这个标准化、规格化“肥羊圈养基地”在榆社县尚属首家。眼下,“圈养基地”流转资金“缺口”达100多万元,但已进入贷款程序实施阶段。预计今年9月底“圈养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饲养规模分三期实施)。2010年,该村人均年收入1200元;2012年,人均年收入达3275元。预计2013年底,人均年收入增长600元左右。
草药种植的前景如何呢?高庄村村长任贵平说,“今年第一年种植中草药,共种了黄芩、桔梗、黄芪、黑花生、黑红薯等37亩。其中,黄芩每亩地能产100多公斤,每公斤收购价60多元。桔梗每亩地能产300公斤,每公斤能卖150元。桔梗出口到日韩是当菜吃,卖价就更高了。因为,种植草药与种玉米相比,每亩地要增收一倍还多,所以,我希望草药种植‘试验田’获得成功。如果,今年‘试验田’得到大的受益,明年村里的农民就有好干的了。”
那么,乔家沟村的经济发展如何呢?村长岳天维介绍,全村人口有796人,人均耕地3.4亩,种有玉米2600多亩。现在,正上马5个蔬菜种植大棚和“10万头养猪基地”。该基地将以“公司+农户+延伸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创造经济效益,预计农民从业者将超过70%。去年,年人均收入3400元,预计今年年底人均增长700元左右。
通过实地采访,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云竹镇党委、镇政府带领辖区各村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所取得的成就。采访中,云竹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镇政府还将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扶助村民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
本报首席记者 高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