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让“黑凤凰”飞起来

来源: 作者:李京益 发布时间:2013/8/27 9:56:28

    在一片林木有些稀疏的山坡上,散落着一群群乌鸡,它们或三三两两在草丛里捉虫觅食,或四五个结伴散步悠闲地撕啄草叶,或五六个扑棱着翅膀互相追逐嬉戏,或一两个安静地卧在树荫遮蔽的草地上乘凉……

    这是前不久,记者在运城市盐湖区上王乡郭村,泰山凤乌鸡饲养专业合作社散养基地看到的一幕,好一幅生动的乌鸡乐园图。合作社理事长李明堂说,这些乌鸡就是我们的“黑凤凰”,它们所产的緑壳蛋,就是颇有名气的“东方神蛋”,其营养价值绝非普通鸡蛋可比,而我们之所以能把乌鸡养殖做大,让“黑凤凰”飞起来,靠的就是合作社。

    立足高起点养乌鸡

    泰山凤乌鸡饲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起步之时,他们就确定了高起点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制定了生产标准化,产品高档化的发展路径。

    为了让全体社员做到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采取了统一乌鸡品种、统一实施防疫、统一技术规范等多项统一措施,以此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为了使绿壳乌鸡蛋真正走上高端化路线,合作社要求对所有的乌鸡都采取果园、山坡、小树林全天候放养,纯天然生长的养殖方式,让乌鸡基本回归大自然,快乐生活,幸福产蛋。如此一来,不但使所产绿壳乌鸡蛋具备了无污染、无公害、绿色、保健的优良品质,更使其跨入了有机食品的行列。有关部门检测认定,合作社生产的绿壳乌鸡蛋为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不到普通鸡蛋的二分之一)、低脂肪的理想天然营养滋补品,是滋阴补肾、生血补气、强身健脑的难得佳品,堪称“鸡蛋中的人参”。今年7月3日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乌鸡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社员也由成立之初的6户发展到今天的300多户,养殖户也由郭村发展到全市多个乡村。更为令人欣喜的是,社员的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60%以上。

    依托乌鸡巧做旅游

    合作社在大力发展乌鸡养殖的同时,依托合作起来力量大的优势,又积极发展以乌鸡生态园为载体的观光旅游,巧打特色牌,拉长产业链。

    合作社理事王永平说,投资200余万元的乌鸡生态园已于2011年7月建成运营,并形成了三大板块:一是万只乌鸡放养基地,占地150亩,现已放养乌鸡1.5万余只;二是金凤凰山庄,已建成了农家窑洞、山寨门、观景亭、游园道路、停车场、餐厅等设施,可为游客提供窑洞避暑、田园享受、农耕体验、山寨娱乐、特色采购、天然养身等系列服务,使之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家乐”,每年可创收10多万元;三是优质核桃采摘园,采用复式作业方式,一手培育核桃用于采摘,一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放养乌鸡或种植药材,如今核桃树即将长成,等再过两年开始挂果后,游客便可以自由的采摘、游玩,预计届时年可创收600万元。

    精心做大乌鸡产业

    为了将乌鸡产业做大,让这只“黑凤凰”不仅飞起来,而且能飞得高,合作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他们注册了“上王凤”商标,并以此品牌开拓绿壳乌鸡蛋的全国市场。由于他们的乌鸡蛋品质绝佳,且迎合了当今人们“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长寿”的新时尚,因而产品畅销全国多个省市,尽管一盒40枚装的“上王凤”乌鸡蛋卖98元,但依旧是供不应求。

    为了占领国内绿壳乌鸡蛋市场的制高点,确保持久的竞争优势,合作社决定下一步投资450万元强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理事长李明堂信心满满地说。投资75万元扩建现代化乌鸡放养基地6个;投资25万元增加原种绿壳乌鸡苗3万羽;投资15万元扩建、完善标准化种鸡场各项设施;投资55万元建设标准育雏室2个;投资195万元育雏16万羽;投资25万元建设现代化鸡舍2栋;投资15万元购置鸡蛋清洗、消毒、烘干设备一套;投资10万元新建饲料厂一座……

    随着这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实施,泰山凤乌鸡饲养合作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他们的“黑凤凰”一块飞起来!

本报首席记者 魏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