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五寨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调查

来源: 作者:李京益 发布时间:2013/9/9 10:21:09

    “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这是五寨县发展庭院经济绘就的一幅幅美好画卷。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五寨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提出了硬化庭院、新修集雨窖、庭院菜地、舍饲养殖圈、新式厕所、沼气池“六位一体”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几年探索,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人过上了以前没有想到的好日子。

    房前屋后种瓜点豆

    “如今家里做饭用的是沼气和太阳灶,吃的是自来水,房前院后种的是各种瓜果蔬菜,吃起来又干净又方便,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谈起现在的生活条件,五寨县前所乡右所村村民张海军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五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右所村,笔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干净整洁,村内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房前屋后满眼都是生机盎然的绿色,院内外苹果、梨树、杏树绿荫满地,豆角、西葫芦、茄子、黄瓜等蔬菜长势正好,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山村里能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欣喜。

    五寨县农委主任张海峰告诉笔者,五寨的庭院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退耕还林种草,饲舍养羊的饲料得到保证;羊粪与新厕所建成的粪池共同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而废弃的沼气液作为家中菜地的肥料;硬化庭院建成集雨场所,为集雨窖雨水收集提供了保证,而集雨窖不但保证了牲畜饮水,还可以为菜地提供浇灌用水。

    右所村村支书白凤义书记介绍,右所村共有1094户4432口人。近年来家家户户都接受并发展了‘六位一体’庭院经济模式。“庭院经济不仅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也使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真正提高了咱农村人的生活质量!”

    村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今年5月9日,省委副书记金道铭在右所村调研庭院经济发展时,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寨县县长张宇光介绍,从2010年开始,县上提出按照前所乡右所村“六位一体”庭院经济的建设模式,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整体推进五寨清涟河中下游板块1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葛家村是五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也是清涟河中下游板块建设的核心村。在“六位一体”的基础上,该村又在今年免费为村民们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帮助村民们建起了卫生间,实现了“八位一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村里实现了通水、通路、通讯、通有线、通宽带,还建起了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文体休闲广场。村民们不仅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也上了一个层次。

    300万元专项资金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为更好地推进“六位一体”庭院经济新农村发展模式,五寨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8个部门单位为小组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五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建设标准、资金捆绑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六位一体”庭院经济模式8700户,其中“八位一体”1300多户;改厕6400座,改圈2900座,建沼气4417座;建水井314口,硬化庭院6108户,新建菜园2700亩;改造旧房4160多户,新建平房6370多间,新建围墙41500多平方米,改造旧窖1170多户;新修通村主干道322公里,硬化通户道路433公里;发展肉牛、生猪、驼鸟、獭兔、鹿、羊、鸡等养殖大户3179户。

    谈及今后的发展,五寨县委书记张春信心十足:“我们要继续推进‘六位一体’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使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将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吸纳到县城和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葛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