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答央广网记者问:“以种适地” 何为“适”?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27 18:08:48

记者从27日召开的吉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吉林省持续加大盐碱地改良利用科技创新力度。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在回答央广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吉林省聚焦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培育筛选和育种成果转化持续发力,大力推动“以种适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麦朝介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培育筛选和育种成果转化持续发力。


在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方面,启动实施了省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科研教学单位,聚焦适宜苏打盐碱地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等生物技术手段,对全省近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碱优良基因挖掘和苗期表型耐盐碱性状精准鉴定评价,创制耐苏打盐碱新种质资源200余份。


在耐盐碱新品种培育筛选方面,针对西部干旱、贫瘠生产环境特点,加大“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省内农业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开展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坚持粮经饲统筹,筛选耐盐碱农作物品种87个,其中,水稻品种9个、大豆16个、向日葵29个、燕麦23个、高粱4个。


在耐盐碱育种成果转化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盐碱地特色产业,提升盐碱地“土特产”竞争力。耐盐碱水稻品种“东稻122”在大安市苏打盐碱典型稻区测产达到亩产632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0.6%。燕麦新品种“白燕7号”,可在pH9的盐碱化土地上正常生长,产量可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下一步,吉林省将加速对耐盐碱育种成果的选育和推广,加快推进苏打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为吉林省西部“百亿斤”玉米增产工程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来源:央广网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