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专家会客厅,我是主持人丽华,最近农业上有一个非常火的技术,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万亩,到2025年将达到5000万亩,可谓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会造成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改变,也给病虫草害防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本期我们邀请到山西省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卫伟老师给大家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除技术”的相关内容做一介绍。李老师,你好!
嘉宾:主持人好,农民朋友们好!
主持人:李老师,首先请你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国家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好吗?
嘉宾:好的。相信我们很多朋友经常都听说过粮食安全问题,“三农”工作多年来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我国的粮食生产整体上比较稳定,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全国人民的吃饭提供了保障。
但是国际粮食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大约有2.65亿人遭受到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我国的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口粮方面问题不大,但是大豆和玉米的自给率比较低,仍然大部分依靠国外进口,长期以来一直占据进口粮食种类的前两位。我国的大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产稳产品种缺乏,造成大豆产量提升缓慢。而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现有耕地面积19.18亿亩,水稻播种面积4.51亿亩、小麦播种面积3.51亿亩、玉米播种面积6.2亿亩、大豆播种面积1.48亿亩。要实现大豆玉米自给自足,单作面积的扩大空间非常有限。
在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要促进大豆玉米增产,就需要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技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于是很多专家学者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形成了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
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连续11年入选国家主推技术,2019年被遴选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技术,也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的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为保障我国玉米产能、提高大豆自给率提供了新途径。
主持人:李老师,听您一讲我们对国家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
嘉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株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采光空间,实现大豆带和玉米带年际间地内轮作,适于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它的核心技术有三个,主要为: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
一是选配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和偏晚熟的高产品种。山西北部春播早熟区宜选用君实618、瑞普686、瑞丰168等早熟品种;中部春播中晚熟区宜选用大丰26、强盛370、龙生19号、潞玉1525等中晚熟品种;南部复播区宜选用太玉369、大槐99、太育9号等中早熟品种。
大豆要选用耐荫抗倒、荚位高、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北部春播早熟区宜选用金豆一号、晋豆15号等早熟品种;中部春播中晚熟区宜选用东豆一号、中黄13、晋豆25号、汾豆9等中熟品种;南部复播区宜选用与强峰一号、晋豆19号、晋豆25号、中黄13等生育期相当的品种。
二是扩间增光:就是扩大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至2.0-2.4米,增加了对光能的利用率。一般是种植2行玉米,再种2-4行大豆,再种2行玉米,以此类推。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50-10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70厘米。
三是缩株保密:是大幅度缩小玉米株穴距,达到清种的种植密度;适度缩小大豆株穴距,达到清种密度的50%以上。简单地讲,就是在净作玉米基础上增种大豆5000~6500株。
主持人:李老师,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田的杂草是不是也与其他单作田不一样呢,它们的发生有什么特点?
嘉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改变农田内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规律及种类。据专家们调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全生育期杂草总生物量分别较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田减少29%和41%,杂草丰度较单作田可减少21%。与单作类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统中的杂草杂草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指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生活史的禾本科杂草。常见的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狗牙根等。这类杂草的共同点是:叶片狭窄而长,花比较小,或不明显,一般为须根系。
第二类是一年生阔叶杂草:指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生活史的阔叶杂草。常见的有:藜(灰菜)、苍耳、反枝苋、苘麻、龙葵等;这些杂草的共同点是: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开的花一般较大,比较明显,一般为直根系。
第三类年生杂草:一次出苗,可在多个生长季节内生长并开花结实。常见的有:香附子、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小蓟(刺儿菜)等。
主持人:李老师,刚才你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田杂草发生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来针对性防除这些杂草呢?
嘉宾:杂草防除有好多种方法,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化学防除和非化学防除。那么我们要尽量采取非化学防除方法来减少和控制杂草发生,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非化学防除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种子净选:购买大豆玉米种子后,仔细进行检查筛选,挑除混杂在其中的杂草种子。
二是深耕除草:利用农业机械进行除草,主要有播种前浅耕、适度深翻、生长期划锄等。大豆玉米播种前田间杂草较多,对田块进行浅耕、或深翻30 cm左右,可以把出土的杂草进行防除。
三是清洁田园:在大豆玉米收获以后,要及时的把田间的沟渠边的地边的路边生长的杂草及时的清除,防止杂草种子进入大豆玉米田危害。
四是在施肥的时候,要尽量施用腐熟的土杂粪肥,可以把混在其中的杂草种子进行杀灭,减少杂草的危害。
五是人工除草:利用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操作,把一些难缝处的杂草进行拔除。
六是覆盖除草:采用秸秆覆盖,如粉碎的玉米秸杆、小麦杆等覆盖。一般每亩覆盖粉碎的作物秸杆150~200 kg即可。
非化学除草方法很多,但要多种措施综合使用才能起到好的除草效果。
主持人:李老师,是不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呢?
嘉宾:是的,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快速、高效的优点。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化学除草技术。
大豆玉米田杂草发生周期长,化学防除技术要求高,在使用时要依据大豆和玉米对除草剂的选择性差异,采用苗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
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可以防除苗前出土的杂草,具体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进行防除;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的田块,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亩+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20~40克/亩,兑水40公斤/亩,均匀喷雾处理土壤:以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亩+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15毫升/亩,兑水35~40公斤/亩,均匀喷雾处理土壤:对于整地较早,阔叶杂草已出苗的田块,在播后苗前,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亩+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8~10克/亩;选用根茎叶均能吸收的除草剂,如50%乙草胺乳油100~200毫升/亩+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8~10克/亩,兑水35~40公斤/亩,均匀喷雾。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一般要在播种后2-3天内完成。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施药要加大用水量。
二是苗后定向茎叶处理:播后苗前没有进行土壤封闭的或啊苗前封闭效果不太好的田块,在玉米、大豆苗后早期应及时补喷来进行除草。施药时间一般在玉米3~5叶期,大豆2~4片复叶期,杂草3~4叶期,或杂草株高3~5 cm,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喷雾处理。过早或过晚均易发生药害或降低药效;施药过迟,温度高,玉米大豆易发生药害。
玉米田可选用75%噻吩磺隆0.7克~1克/亩,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或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亩,定向喷雾。
对于前期封闭除草未能防除的香附子、田旋花、小蓟等,可在玉米5~7叶期选用56% 2-甲-4-氯钠盐可溶性粉剂80~120克/亩,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5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亩,定向喷雾。
大豆田中大豆苗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克~100克,或10%精喹禾灵乳剂20毫升混25%氟磺胺草醚20克,或5%精喹禾灵乳油50~75毫升/亩,或24%烯草酮乳油20~40毫升/亩,或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亩,定向喷施。
对于田间大量发生的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稗草和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可选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5毫升/亩+25%氟磺胺草醚水剂50~80毫升/亩,或24%烯草酮乳油20~50毫升/亩+25%氟磺胺草醚水剂40~60毫升/亩,兑水25-30公斤/亩,定向喷施。
除了这些,还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除草机减量使用的一些技术。
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大会影响玉米和大豆的正常生长。为了避免除草剂药害发生,在使用除草剂时可以添加适量的农药减量助剂。目前市场上表现较好的助剂有63%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后可以减少除草剂用量30%,又可以提高除草剂除草效果和杀草速度。它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施药时每亩添加63%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0 mL,除草剂按原来用量的70%使用。
苗期茎叶处理:施药时每亩添加63%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 mL,除草剂按原来用量的70%使用。
主持人:李老师,听你这么一讲感觉其实大豆田杂草的防除也不是很难,只要科学选用对路的除草剂,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出苗后茎叶处理就行了。那么我们在使用除草剂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
嘉宾:是啊,化学除草说起来简单,但真正使用我们就要有好多注意的方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化学除草要求更高,除草剂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选用药剂。在选择茎叶处理除草剂时,要优先选择同时登记在大豆和玉米上的除草剂,如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灭草松、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等。要选用对作物、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草酮等药剂漂移易导致玉米药害;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等药剂漂移易导致大豆药害;莠去津、烟嘧磺隆易导致大豆、小麦残留药害;氟磺胺草醚对下茬玉米不安全。
第二要合理使用除草剂。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确定除草剂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下时,用药量选择除草剂登记剂量低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时,用药量选择除草剂登记剂量高剂量。土质为砂土、砂壤土时,除草剂宜选用较低剂量,粘质土壤宜选择登记的高剂量。喷施除草剂时,应保证喷洒均匀,干旱时土壤处理每亩用水量应在40 L以上。土壤墒情是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可选择雨后或浇地后,土壤墒情在40%~60%时喷药。注意选择晴天无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4℃时用药,喷药时间选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最佳,夏季高温季节中午不能喷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施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漂移产生药害。
第三要严格按照除草剂使用要求用药。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禁止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化学类除草剂在大豆、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原则上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禁止二次喷施。即,开展土壤封闭的,就不能再进行茎叶处理了,没有进行苗前封闭的,茎叶处理也只能进行一次。
第四选用合适施药机械。苗后定向喷药除草应使用喷杆喷雾机,喷雾均匀、不漏喷、不重喷,要加装保护罩或隔离膜定向喷雾,严防药剂漂移扩散到敏感种植带,同时应注意除草剂不能径流到临近其他作物,导致药害发生。喷雾器械使用前应彻底清洗,以防残存药剂产生药害。
第五要注意选择合适喷头。苗前喷除草剂可选用015(绿色)号喷头配,50目过滤器,压力控制在0.2~0.3 MPa,喷雾角度为110°,喷头离地面高度为50 cm。
苗后喷除草剂也可选用015(绿色)号喷头,配100目过滤器,压力控制在0.3~0.4MPa,喷雾角度为80°,喷头距离作物植株顶部高度75 cm。
主持人:看来只有做到多种措施综合使用才能有效控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感谢李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的种类及如何进行科学防除,希望今天的讲解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帮助,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山西广农校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