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山西阳高县:“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景”上添花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9 15:30:29

走进阳高县的乡村,仿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街巷干净整洁,宛如人体内的脉络,紧密地连接着每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生活美好变迁的真挚表达。这是阳高县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果。


近年来,该县巧妙地将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不仅极大地美化了乡村面貌,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为城乡融合发展厚植了肥沃的土壤。


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


“自来水入户、污水管道入户,室内有卫生间,有洗澡池……农村人享着城里人的福,太幸福了!”下深井乡新团堡村村民曹利霞,一早起来又擦抹家具,又打扫院落,虽然忙碌,但脸上写满了喜悦。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阳高县,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阳高县不仅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基础设施方面,阳高县加大了对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便捷。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阳高县加强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今年,该县投资120万元,购买11辆电动垃圾收集车、2200个垃圾桶和200个分类垃圾箱。统筹利用乡村衔接、财政“一事一议”等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2个精品示范村和27个提档升级村的建设任务。投资2600多万元,完成了守口堡村、上富家寨村等11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提质改造项目,完成了上马涧村污水治理任务。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经济


11月25日,记者走进阳高县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阳高红”西红柿大棚,番茄的清香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藤蔓上挂着一串串大小均匀的西红柿,务工人员正忙着整枝、打杈、绕蔓、采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最关键的是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阳高县不断发挥果蔬产业优势,全力深耕农业赛道,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逐步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阳高县锚定“特”“优”农业,构建起智慧设施、日光温室、塑料钢架大棚、露地蔬菜四大板块共同发展的蔬果产业新格局,蹚出了一条从扶贫到脱贫、从脱贫到致富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10.4万亩,总产量47万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7万亩。


农文旅深度融合,描绘乡村新蓝图


“安云,我们一拨共6人……”


“好的,老崔,今天中午给你们吃山药鱼鱼!”


……


北京的一个摄影团队是龙泉镇守口堡村的老客户,11月26日中午来赵安云家“安营扎寨”,为的是等待拍摄雪景。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阳高县巧妙地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相融合,不仅美化了乡村面貌,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守口堡独特的长城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守口堡长城旅游3A级景区。今年,守口堡村民赵安云仅开农家乐、卖杏果,就收入8万余元。


守口堡村只是阳高县以文促农、以旅促融,厚培城乡融合沃土的一个缩影。该县在积极实施守口堡乡村旅游振兴示范创建项目的同时,以“抓好一条线、开发两个点、完善三大景区功能”为导向,升级改造格桑花海、杏林大道,配套建设守口堡、镇边堡、大泉山三大景区,文旅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塞北福城、杏韵阳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升。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通讯员 孙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