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4/19 9:31:31
目前,国内130家5A级景区中超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含100元),其中超过一成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而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景点门票、交通运输、住宿占总旅游支出的比例则恰恰相反,仅为30%,其余70%为娱乐、餐饮、购物等方面支出。
据报告显示,从国内游客来看,景点门票、交通运输、住宿占总旅游支出比例较大,分别达21.92%、20.92%、11.52%,合计占比约为55%,而花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仅约占45%。国内景区门票花费已经成为游客出门旅游的最大开支。
门票经济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必然阶段。从“主要依靠门票”到“主要不靠门票”,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旅游市场一系列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形态和市场建设。
景区涨价的根本因素无外乎景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产业比较单一,而为获得经济利益只得过度依赖“门票经济”;而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没有合理分配,导致景区管理混乱,经济效益无法提升,因而采取涨价的手段获取利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纵容景区涨价,景区得此便利,往往大开涨价之门;除此之外还存在攀比心理作怪。
在国外,不少风景名胜根本不要门票,即使卖门票,票价也普遍低廉。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日本自然景观不收门票,文化景点收费很低,但他们的旅游产业却相当发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
所以,为谋长远发展,只靠“门票经济”来推动旅游产业的模式不是长远之计,旅行社、景区以及政府更应转换思路去寻求新的良性发展以赢得市场。
作为旅行社,首先可以采用涨价产品+低价或无价产品的组合方式来降低线路成本,吸引游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出击,打通上游,积极与景区进行合作,整合资源,设计多品种旅游产品,实现增长。
作为景区,可以采用联票的方式,将景区周边景点组合起来,避免景区直接涨价。景区还可采用增加服务类型,丰富收入来源的方式提高效益。一方面,景区可通过增加项目,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留人过夜而增加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透过完善设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服务品质,让游客觉得物有所值,增加回头客。
作为地方政府,应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开放性、互动性和综合性,以谋求整体旅游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政府还需改变目前部门所有制的现状,政企分开,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管理,让有经验的专业机构负责景区经营,促进景区兴旺发展。
发展旅游业,只有利用景区发展和旅游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景区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循环,让“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