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的今天,环境治理也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维持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三晋百姓的幸福指数就必须将环境治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7月11日,省水文局作出部署,将于8月、10月对全省182个地表水功能区进行水质采样检测。明年起,我省还将逐步增加监测频次,并列入常规监测任务范围,以保障我省百姓安全喝水。
环境治理,对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许多地方,机动车已经成为城区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上周,太原市环保局下发通告,8月1日起,太原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四标准。按规定,凡不符合国四标准要求的轻型汽油车、单一气体燃料及两用燃料车,均不得在太原销售和注册登记,未达到该标准的外地机动车辆不予办理转入手续,以最终达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的目的。
环境治理,也不能将农村排除在外。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山西将投入5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通过治理,完成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工作,同时还将解决部分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以期还农村一个本来的面目。
当然,在环境的治理中,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是不可缺少的。7月11日,省环保厅发布《山西省环境保护重大环境问题约谈规定(试行)》。今后,各市、县如出现被挂牌督办、限批、限期整改等6类环境问题,省环保厅可约见相关政府、企业负责人,指出问题、提出要求、逾期追责,同时,约谈事项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年度考核,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强化市、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上周,来自省人社厅的一个消息也值得关注。2008年以来,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今年年底,我省将力争使养老、生育、工伤、失业、医疗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5%以上,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城乡、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才会保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改善的环境里生活,百姓的满意度,才会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