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评论

基金,县域城镇化建设的好抓手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4/22 9:07:13

    上周 ,一则山西通过组建基金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全国大力推进新式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山西此举在拓宽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方面,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次创新。有人形象地讲,这是用私募基金的渠,引资本市场的水,浇灌城镇化建设的田。

    消息称,4月14日,全国首批、总规模达25亿元的三只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专项基金——山西省灵石、襄垣、武乡三县城镇化建设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宣告成立。这些基金将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助力城镇化建设项目、地方企业或产业投资项目和农业生产现代化项目的发展。

    专项基金成立的背景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作为金融创新支持县域城镇化建设的尝试,山西证监局等有关部门指导灵石、襄垣、武乡三县政府积极探索“金融招商”,以资本运作推动金融创新和市场化融资,破解县级政府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融资瓶颈。应当说,此举具有深远的全局意义。

    在中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谁为龙头?有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能够扛起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引擎。而县域城镇化建设,无疑是中国实现城镇化的重点。在那里,三农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农业产业化需要更好地发展,中心县城需要提高承载能力。农民在家门口进工厂,就地市民化的进程,不仅会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能,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才能做到筹钱有道?对于亟需实现城镇化的县区政府来说,这个问题更加迫切。在山西,普遍存在着县域经济失血的现象,许多县的存贷差大致在70%左右。大量的本地资金,不能有效转化成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

    提出用基金的方式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构想的,是山西证监局局长孙才仁。他认为,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因而更多的投资应该关注县域经济,金融服务应该回归县域经济和三农。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机构回归,而是服务的回归。据此,他提出了县级政府要重视金融招商的概念。

    所谓“金融招商”,就是政府牵头协调、企业或金融机构担纲,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为资金聚集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作用,通过金融创新、资本运作,合力引导和组合各类金融要素,实现多渠道、多样化灵活集聚资金,为城镇化和产业化建设开辟资金增量渠道。山西试点组建的县域城镇化建设基金,也是在为县级经济发展搭建“金融招商”的平台。

    目前在中国,一方面全社会不缺乏流动性,一方面企业缺乏资本金。项目找不到钱,钱找不到项目的背后,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私募基金的进入,不仅可以注入资本金,而且能够输出管理咨询,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进而帮助其完善持续融资能力。

    私募基金的介入,本身具有带动其他投资进入的杠杆能力。在此次试点中,国家开发银行山西分行、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山西典石基金管理公司等数十家金融机构纷纷跟进投资。同时,组建了金融服务团和融资担保联盟,以促进银行、证券、信托、担保、基金等机构形成“金融要素包”,与地方政府的“项目包”有效对接。

    用基金的形式,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对于出资者及那些在为多余资金寻找出路的机构来说,是为资金的增值找到了新的渠道。对于山西来说,不仅可以解决县域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的问题,也有助于减少山西的存贷差,让流失的资金回流山西。

    山西试点组建的县域城镇化建设基金,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县域经济投资需求旺盛,二是县域经济组织亟待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三是县区政府对市场化改革有迫切的愿望。

    灵石县工商联主席李兰宏认为,县域经济缺的是真正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机制和人才,而这正是私募基金的优势。企业的发展靠项目的支撑,而项目要靠金融资本的支撑。没有金融资本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山西未来的繁荣。政府引导基金是金融资本的开端,山西的企业家精英们应该积极参与、抱团发展,以重振晋商资本运营的雄风。

    做好这项试点,需要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时下,一些地方政府抱怨项目缺资金,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项目不够好,对投资者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副省长王一新始终强调:“只要项目好,保证不差钱”!能否用好城镇化建设基金,对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县级经济组织等对项目的推荐能力提出了挑战,这需要他们苦练内功,策划好项目,整理好项目,才能推荐出好项目。

    做好这项试点,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这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新事物,如果成功,在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使投资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则可在山西,乃至全国得到大面积推广,从而为全国的县域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对于这样的美好前景,人们充满期待。

郑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