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产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增幅放缓,自主品牌生存压力加剧。一方面,上半年国家已经陆续出台节能补贴、以旧换新、小排量等扶持政策,希望拉动车市增长;另一方面,广州开始的限购政策及很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又给车市泼了一盆凉水。政策博弈下,进入低速增长期的国内汽车市场,亟须在政策扶持与行业健康发展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低速增长期遭遇“限购令”
正在进行的第九届长春汽车博览会上,价格战成为各大车企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部分自主品牌的降价幅度更是惊人。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表示,告别前几年爆发式高速增长,我国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低速增长期,其中自主品牌生存压力加剧。
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统计数据。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总体呈小幅增长态势,汽车产销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和2.9%。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自主品牌市场表现不佳。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15.11万辆,同比下降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占有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就在整个汽车行业不景气时,广州市政府6月30日出台限购令。根据这份《关于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广州市规定从7月1日起,实行一年12万辆、每月1万辆的中小客车新增汽车总量控制。限购令出台当晚,引起广州全市抢购汽车潮。
多项扶持政策出台“救市”
7月9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这份《规划》中提出,将研究实行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扶持政策。
几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热潮,各地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但直到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不景气。《规划》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出台,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的意图非常明显。
政策拉锯中寻找发展平衡点
有专家表示,这种“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政策拉锯,恰恰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经历高速增长后面临的尴尬处境。我们亟须在政策扶持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以肯定的是,车市增速放缓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最近三年来首次低于8%,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6月份仅为50.2%,汽车制造业行业生产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生产量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下滑。
从以前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一些人呼吁刺激政策的同时,也有人表示,扶持政策不宜过多,尤其是刺激性消费政策的作用,仅能一时拉动销量增长,从长远看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对于广州限购,更多人会担心可能引发的示范效应。有专家表示,限购政策的出台对于缓解交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解决之道,不利于汽车工业特别是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发展必须与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及管理等问题,否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做到协调发展。如何在扶持与限购中找到一个发展平衡点,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当前亟须应对和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