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哈尔滨国际车展于7月30日如期举行。尽管降价促销声不绝于耳,整个会场的氛围与往年相比却有些“曲高和寡”。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内车市步入“微增长”的背景下,汽车产销企业面临销量放缓、成本增加、城市限牌等不利因素,开始将目光移向二三线城市,希望在那里开拓发展之路。
车展繁荣难掩车市疲态
伴着蒙蒙细雨,第15届哈尔滨国际车展于7月30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72家厂商参展,700余台国内外新款汽车齐聚哈尔滨,呈现出世界汽车全景图。
据哈尔滨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国际车展始于1998年,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国内外汽车巨头开拓东北以及俄罗斯、东欧市场的平台之一。
记者刚走进车展场馆,便被一群销售人员围住,各种样式的宣传画、促销单被塞进手中,短短十几分钟,手里已多出二十几张各式宣传品。而在场馆内,各参展企业的宣传、促销攻势更加猛烈,除了传统的降价促销、超值赠品外,魔术、水鼓、问答、抽奖等宣传方式也加入进来。
“今年,车的确没往年好卖,希望能借车展多宣传一下,打开点销路。”长安铃木哈尔滨龙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经理朱星宇坦言,今年车市不景气,车企想靠加大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来博得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今年哈尔滨车展,他们公司展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平方米,比上年多投入近20万元的宣传推介费用,但从目前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广汽丰田哈尔滨销售公司的一位销售主管也有类似看法。她说,今年公司对哈尔滨车展比较重视,加大了促销和宣传力度,展位面积和展车数量都比去年多,人员投入也比去年多了两成,但感觉来看车、买车的人比往年要少。
从高增长到“微增长” 车企何去何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6月,国产汽车销量959.81万辆,同比增长2.93%。与过去十年年销量从200万辆攀升至1800万辆的“井喷”式增长相比,国内汽车市场俨然已开始呈现“微增长”态势。
“在当前车市‘微增长’状态下,一些车企的营销策略开始变化,从本届哈尔滨车展上可以看出一些苗头。”原黑龙江省汽车工业办公室主任谷贺田说,从前很多汽车企业将营销重点放在一线城市,而今年各大汽车厂商对哈尔滨车展的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要高于往年,这说明一些企业已开始重视二三线市场的开发,甚至将其看做今后汽车企业发展的动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汽车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目前“微增长”态势下,上半年很多车企未能完成销售目标。企业都面临销售成本提升、销售业绩下滑、一线城市限牌等不利因素,这急需企业从管理、营销等方面调整战略来应对,而积极开拓二三线市场无疑是便捷之选。
一汽大众虽然在东北地区销量一直不错,但也开始谋局二三线市场。一汽大众哈尔滨销售公司负责人张福龙介绍说,公司已开始着手在黑龙江省的多个三四线城市开设销售公司,这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另外也担心在以后的市场争夺中处于劣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判断,我国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革,特点是微增长为主旋律,汽车销量应该会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状态,其中家庭汽车的增长是维持汽车行业增长的主动力。这些变化要求已经适应了车市高速增长的企业,要尽快转型以适应“微增长”市场。
抓住调整期“练好内功强筋骨”
对于目前汽车市场 “微增长”态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回归到了比较理性、合理的增长速度。汽车行业十年高速增长给行业自身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一些问题,刚好可以利用这一调整期,着眼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据了解,经过十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今年全国汽车产量可能突破2000万辆大关,大概能占全世界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我国汽车出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些都决定了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
“但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也必须面对。”张小虞说,能源供应、环保压力、交通条件是目前制约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三大问题,这逼迫我们必须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将节能环保汽车作为发展重点,用长远眼光来规划城市、乡村的交通,以此弱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张小虞等人表示,节能、环保和安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下一步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的主题;要推进我国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更大规模、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国际大集团;希望我国的汽车产品能够继续扩大出口,同时在国内市场上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满足更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