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汽车

汽车行业: 淡季不淡 新能源唱“红”

来源: 作者:李京益 发布时间:2013/7/16 11:03:50

    在经历过2011年和2012年需求的低迷期之后,2013年汽车需求恢复态势明显,前五月增速达12.56%。

    2013年,在较弱经济环境下的影响下,乘用车增长依然较好,虽短期进入消费淡季,但全年增长相对确定。重卡行业虽有恢复但并不明显,客车增长平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是未来重要投资主题。

    通过对宏观、行业数据及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数据的统计分析,山西证券分析师刘小勇认为,9月汽车板块将随着旺季到来数据转好,同比增速将重回10%以上,全年增速将实现10%以上增长。因此,给予汽车行业“看好”评级。并建议关注优质成长型乘用车公司: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受益于公交自主化的一汽轿车(兼有整体上市预期)、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宇通客车、福田汽车、比亚迪。

    乘用车需求依然较好

    2012年同期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乘用车需求自年中开始出现颓势,但进去2013年后,经济全年小幅弱复苏,乘用车消费需求持续,尤其是2005-2007年购车的二次换车需求被激发。同时车价相对稳定,整车盈利能力超去年。

    5月份主流车企数据依然较好,尤其是合资品牌,除日系车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原因同比下滑之外,其余合资车企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仍较低,提升空间广阔,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更多的来自更新需求。再加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未来乘用车的需求做足了保障。从结构看,SUV持续高增长,份额不断提高,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升级,预计未来SUV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其中,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有望在激烈竞争中有突出表现。

    重卡复苏趋势可持续

    2011、2012年重卡需求低迷,均负增长;2012年底,降幅开始收窄,直到2013年4月后,连续两月增速大幅转正,同比涨幅均超30%,前五月累计增长也由负转正……

    于是,下半年重卡复苏趋势是否能持续,便成为了市场上最为关注的话题。

    目前,基建投资处于2010年以来的高位,并呈上升趋势,预计政府换届后会一定程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方面,2012年处于底部,2013年增速有所恢复,预计下半年将保持稳定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基本面影响重卡需求下行的因素较小。

    同时,今年6月,虽然从月份上看已经步入传统淡季,但重卡市场一反常态,新车批发销售仍然较为火爆——当月销售重卡约7.2万辆,比去年同期的49786辆大幅增长了44.6%,环比今年5月也只有6.8%的小降(2010-2012年最近3年来,6月份销量环比降幅都超过10%)。

    之所以6月份会出现较好的市场业绩,与重卡厂家和经销商对7月1日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预期有很大关系。按照环保部的要求,今年7月1日起国Ⅲ重型车新车将不再允许销售,基于这一政策预期,部分厂家和地区经销商采取了提前开票(提前开出国Ⅲ车发票,7月1日后就可以保证国Ⅲ新车在当地上牌),以规避7月1日国Ⅳ新规的营销策略。这一“提前消费”的行为,直接推动了6月份重卡市场的销售。

    基于这两点因素的考虑,山西证券分析师刘小勇认为,重卡下半年复苏趋势可持续。但同时,甩挂运输的发展也将对重卡整体市场需求构成不利影响,整个重卡市场需求量将减少,增速将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新能源客车继续高增长

    目前,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未来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政府的大力推广将促进新能源客车需求继续高增长。

    2012年9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目前的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中央财政对相关单位购买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单位。这一补助项目于5月底到期,预计未来政府出台新政策支持的概率较大,但在新政策出台之前混合动力客车销量将有所下降。

    虽然该补助项目已到期,但它仍给出了一个明显的启示——政府更看重的是节油率,即减轻污染的力度,而非采用哪种新能源技术,这将是未来政策补贴的趋势,这也能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因此,刘小勇认为,目前新能源客车中,NG占比最高,其次是双燃料,然后是混合动力,最后为插电式和纯电动。从环保、技术和成本角度考虑,NG(包括LNG和CNG)和混合动力将是未来的首选技术,其中混合动力未来几年提升空间巨大。目前天然气虽然占比最高,但气源是未来发展制约因素;电动技术虽然最环保,但技术不成熟制约其发展。混合动力客车技术相对成熟,虽然目前采购成本较高,但通过国家补贴的支持,再加上未来技术的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混合动力客车市场未来提升空间很大。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