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东街,为了能抢到车位,有人用破沙发、烂椅子和旧柜子等“圈占”车位。(资料图片)
近期,一些私家车主在省城街头“抢车位”的奇葩做法,将原本日趋紧张的停车位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南海东街,由于住宅小区多,停车位少,一到晚间路边停车位就成了紧俏资源,为了能抢到车位,出现了各种奇葩的“占位神器”,有破沙发、烂椅子、旧柜子……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是有人在恶意“圈地”占车位。那么,这些“抢车位”的奇葩做法到底折射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实版“抢车位”现象屡见不鲜
每到下班时间,私家车主张先生就得赶着往家跑。他说,如果回去晚了,小区里就没有停车位了。即便是晚上有应酬,也得先回去把车停妥当了,然后再打车去。
张先生住在漪汾苑小区,作为太原市最早的商业住宅小区,漪汾苑小区曾经因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而成为行业标杆。然而,十几年过去了,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该小区停车位已经严重不足。
“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一到晚上,找车位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有时候,回来晚了没有车位,有些车主就将车停在马路上挡住过道,第二天早上,各种催促挪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
其实,张先生遇到的问题并不在少数。原本网络游戏中风靡一时的“抢车位”游戏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为了能顺利抢到车位,抢车位手段出现了“升级版”,抢车位“战场”也从小区里延伸到小区外。
在一些比较旧的小区里,阳台底下、大树旁边,都见缝插针地停满了车,因停车引发的车辆碰擦纠纷也时有发生。回家晚的就只有停在马路上,每逢夜晚,几乎所有小区门外的街道两侧,都会变身为车主眼中的“免费公共停车场”。各种款式和档次的小轿车占据着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整个路面被这些车塞得严严实实。很多时候,还会逼得过往的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和一辆辆疾驰而过的夜行汽车争道行驶。
旧小区车位少、新小区车位贵问题突出
与旧小区车位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小区车位高昂的费用也让一些有车族面临着相同的停车难问题。
采访中,在省城煤炭系统工作的李女士给记者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10年,李女士在长风街某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刚买下时觉得小区里挺宽敞的,停车肯定方便。但是住进去后,才发现一个新问题,每天下班回家小区道路两旁都停满了车,有的甚至还停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
李女士当时挺纳闷,小区里不是有地下停车场吗?一打听她才知道,该小区的一个地下停车位价格高达十几万元,比一辆普通的小轿车都贵。结果很多业主都没有买停车位,造成车辆在周边道路停放,夜间占道停车现象更严重。
此外,一些小区还随意制定停车费用,拥有车位的业主每月还需支付50元至400元不等的泊车管理费,这样做就更容易引起业主的不满。因此新建小区中的停车位多数仍被闲置,免费停车仍需抢。
回家停车不易,开车出行同样不易。在省城一些公共场所和商业区,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位,停车难让很多车主都比较发愁。例如,在太原市繁华的商业区开化寺街一带,平常道路两边的停车位都会停满车辆,而到了周末,出行的人更多了,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车都在附近的巷子里不停地绕圈子寻找停车位。
停车位数量与私家车保有量占比失衡
2014年9月3日,家住万柏林区的马女士拿到自己的新车牌,幸运地成为太原市第100万辆车的车主。至此,该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大关,平均每个家庭有一辆机动车,高于周边省会城市平均水平,接近“北上广”平均水平。
然而,在机动车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停车位的缺口却越来越大。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提供的最新数据上获悉,截至2014年2月20日,太原市区内现有停车位61190个。其中,院内停车位最多,有43193个。此外,便道停车位7460个、路内停车位5620个、地下停车位5121个、立体停车位596个。算下来每一百辆车有7个停车位,仅达到了国家五等水平,要达到国家每百辆车20个车位的标准,太原市的停车缺口约为12万个。
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和停车位数量的短缺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太原市道路规划、城市规划与停车场规划严重脱节。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早期的停车位建设不足,而新建的地下或立体停车场车位多数闲置或者被挪用,导致地上停车位车满为患。
尽管此前太原市交警部门曾明确表示,不论车主以什么方式抢占车位,在南海东街路段上停车都将按照违法停车处理。但如今行进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抢车位”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来阻止居民占车位,如何给住户配置停车位还有待政府商榷。”或许,南海街一社区办公室主任张翠红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能给人以启迪。
本报记者 王波 实习生 姚致宇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