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吉谷恒温电水壶的品牌梦,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7 9:19:41

  记者走进各地茶业博览会,探寻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期间却意外发现绝大多数的茶企、展商都在使用同一款电水壶——吉谷“恒温”电水壶。记者心生不解与好奇,追根溯源,这才了解:“恒温”电水壶的诞生的背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一、中国虽大,却未见“恒温”

  吴先生,纯正的广州佬,一米八的中年男人,清瘦精干的身形上跳跃着股顽强的劲头。

  2010年春节刚过,他与几名外国友人喝茶聊天。友人们深谙中国茶文化,对普洱茶更是赞不绝口。恰逢春寒料峭,茶室温度很低,开水自然也冷得快一些,喝茶的过程里茶艺师经常得让电水壶重复加热来提升水温。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要通过反复沸腾来保持水温,水很容易变老变涩,破坏了茶汤应有的口感。外国友人突发奇想:“如果有可以恒温的电水壶就好了。”

  转眼半年过去,友人再聚,叹道:“茶文化如此浓厚、小家电发展如此蓬勃的大中国,找了大半年,愣是找不到一款可以恒温的电水壶!”

  听到这话,一向热衷于电子技术的吴先生半信半疑:泱泱中华,还能找不出一个恒温电水壶?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国内权威的家电博览会,特地从头到尾逛了一遍,始终未觅“恒温”电水壶的踪影。找到一位销售工程师询问,谁知这位行内人也言之凿凿地说:“我们在德国、日本、英国都没有见过什么恒温的电水壶,在中国就更没有了,按你这个“恒温”要求,我觉得人类不可能做出这种水壶~~。”

  人类??吴先生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去验证一番。

  他跑到各大电器商场、家电展会,逛遍大街小巷的茶具店铺,多方寻觅,结果还真的:没有可以恒温的电水壶。

  面对中国市场上产品的不尽人意,他心有不甘:我要做出能恒温的电水壶!

  出于“民族自尊”,本就“不信邪”的吴先生,此时萌生了研发“恒温”技术的念头。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二、研发千多个日夜,水倒掉了十几吨

  2011年伊始,吴先生和几位技术发烧友开始动手研发“恒温技术”。

  他们反复修改技术方案,不断调试控制软件。千多个日夜转眼间溜走了,除了吃饭睡觉,他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研发上,即便坐下来喝口茶,念念不忘的仍是如何改进设计、调整技术方案。面对技术难题,大声咆哮争个面红耳赤早属司空见惯,有时针锋相对甚至连爆粗口。软件调试了无数次,水都倒掉了十几吨,面容是憔悴了,但心却更加坚定……

  终于,2013年,首块变频恒温芯片研发出来了。

  吴先生用恒温芯片组装了一台电水壶,找来资深茶人测试水壶煮水的效果。

  结果喜人,茶人们纷纷赞叹:从未喝过这么“顺口”的水!

  吴先生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现场的反馈:水温足,口感软,水质鲜活、细嫩。看得出茶人们是由心的喜欢:“竟然有这种电水壶,我们茶人有福了,再不用熬着那些千滚水、伪开水来泡茶了”。“虾眼水”恒温技术,令茶汤更出彩了。

  埋头奋斗几个春秋,总算让“恒温”泡茶不再是梦。吴先生难掩兴奋:“其实我不懂喝茶,什么水质“软”、什么鲜活、细嫩,我都不懂……,只是单纯想在技术指标上实现:只造恒温,不造保温,无论是高原平原、冬天夏天、水多水少3种情况下都能恒温,高速烧水、小体积大容量且沸腾不溢出。”

  后来,吴先生才知道什么叫“软”的水——是变频加热的原理,减少了剧烈沸腾状态的时长,致使水质的鲜活、细嫩,这变频恒温技术衍生了另外的神奇效果。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三、门外汉饱吃闭门羹,好技术却无人问津

  吴先生和他的团队只是单片机的爱好者,对生产水壶必备的五金、塑料、模具、装配等知识领域,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所以,他的想法很直接:找合作。把技术卖给厂家,将研发成果转化成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

  他辗转佛山、中山、顺德、江门、新兴等广东小家电产业地,行里人质疑道:“你这个所谓高科技,消费市场能认可了吗?”

  中山水壶厂房内,厂长苦笑道:“现在竞争压力巨大,生存都困难,压成本已然够累了,还搞什么高科技,能生存就不错了!”

  有的企业主更是对他的技术不屑一顾:“啥都甭讲了,做品牌岂是朝夕之功,眼下我们只想赚点辛苦钱”,“质量做得再好,没利润照样生存不了。”

  整整奔波大半年,口水说干,皮鞋磨破,就是没有人认同他的技术,没有人认同他的品牌和产品理念。

  委屈,疲惫,静默……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他亲眼目睹了彼时的大多数国内企业长期依赖低价竞争,拼命地去压成本,不愿涉足高新技术领域,不愿创造品牌价值的实现,正是如此,才致使“中国制造”与低端、廉价划上了等号。

  不求品牌只求生存这个理念对吗?!价格是竞争的唯一方法吗?绝不是!吴先生是个不服输的人,又怎能眼巴巴看着这么辛苦研发的技术付诸东流。

  不肯善罢甘休的他一攥拳头一跺脚:“既然没人认同,那我就自己创造一个产品出来!”

  四、广州佬不懂产品,像个傻子

  2013年,对产品一窍不通的吴先生,开始迈入将技术产品化的艰辛历程。

  从产品外观到内部结构他都尝试采用自主设计,又是开发模具又是设计电路,快乐的奔忙着。

  业内人士表面客气,背地里还是笑话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广州佬,还真自己搞产品,傻子一样”,“这么高的成本怎能撑起销量,脑子进水了。”

  由于前期资金短缺,又是孤军奋战,人群中鲜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切就这么举步为艰地开始着。

  业内的好友话糙理不糙:“高品质产品成本很高,做品牌谈何容易,你折腾这么久,八字未见一撇!现在连加油、吃饭的钱都是借的,能熬多久?难道你有香火供着,不用吃饭?”

  面对如此艰苦处境,吴先生像一个独行侠,但依旧心中有主张,坚毅地认定方向、默默坚持。

  他不懂就学,学不懂就多方请教,夜以继日的和自己较劲,没过多久,他像脱胎换骨一般,早已不是原先那个“门外汉”了,他从德国、日本的生产中借鉴经验,对比它们与国内产线的差异。边做边学地钻研着五金、塑料、模具、装配工艺等知识,每个技术环节和工艺要求都精益求精。即使偶尔被调侃:“完美主义”不现实,难成气候。但他似乎早已习惯了在风雨中笃行致远。

  有人说在攀登路上建立起的信念一定坚不可摧,即使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依旧如当年般坚持着:产品设计亲自把关,选用高品质原材料,对生产细节紧抓不放,一切都围绕一个关键词:高品质!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五、茶没喝就被请出来,也挡不住他顽强的脚步

  2014年底,吴先生满怀信心地把首批产品投入市场试销。

  因为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5-6倍),开发市场极为艰难。有些经销商心存疑虑,更有甚者望而却步:“电器产品是需要售后服务的,这个新品牌万一跑路了,怎么办?”有些一听价格就拒谈合作:“你这个价格我们怎么卖,就算你的壶会飞也免谈了。”拜访客户,有时才刚走进门店,连杯茶都没能喝上就被“请”了出来。

  面对诸多冷遇,即使铁打的心都会泄气,吴先生犹豫着是否还要这么“顽强”下去。技术研发耗费了长时间的心力,产品制造也已备尝艰难,就这样放弃了?投入的资金就这样打水漂了?

  他瞭望窗外,目光随着天际线越望越远,眼神也越发的坚定了……

  消费升级的中国,消费者缺的不是钱,他们拒绝的不是价格,而是对产品的信心,只要给点时间,让消费者体验到产品的好,他们肯定会接受。

  果不其然,通过几个月的市场试用,部分体验者感受到“恒温”于泡茶的好处,产品开始逐步拓开了知名度。有消费者问道:“你这个产品,是德国还是日本造的?”吴先生自豪地答道:“这是中国人造的,外国人做不出这样的产品!”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有资深茶客激动满怀地说:“感谢你们做出这么好的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现在不会有钱都买不着好产品了”,个别用户评价道:“你这个壶用过以后用不了别的壶了,上瘾了。”

品牌梦:吉谷恒温电水壶的诞生,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艰辛创业历程

  2015年,吴先生创立广州市吉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用科技缔造健康生活方式,用好产品解除消费疑虑。短短几余年,吉谷电器便实现了全国化运营,自此,“恒温”电水壶开始跨越大江南北,出现在千家万户的茶桌上。

  “恒温”电水壶的诞生历程,让笔者想起一句话: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如今,仍旧充满“完美主义”的吴先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振兴民族品牌、为中国品牌赢取世界认同”的航线上劈波斩浪,御风前行。

责编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