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三项举措”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马脊梁矿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面向生产需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科技人员搭建“大展拳脚”的舞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面向科技前沿 加强人才培养。该矿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科技前沿,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人才培育工作,优化配置优势资源,开展精准培养,坚持按需施教,根据现井下一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最迫切需要,突出重点对象,制订年度计划,不定时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强化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懂业务、踏实肯干的技术人才。运用“雷雨工作室”人才“孵化器”功能,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与工作室导师结对,通过导师带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各类业务实训,同时增加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诊断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的比重。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采矿工程、电气本科班,与大同大学共建矿业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联合进行技术创新类人才培养。开展岗位锻炼、轮岗交流,让科技创新创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井下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煤矿先进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能力。
注重制度激励 激发创新潜能。该矿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明确招才、引才激励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化选聘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物、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库、培训师资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制定了《马脊梁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办法》《马脊梁矿关于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办法》,根据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具体表现,以《年轻后备干部质量跟踪考核制度》为标准,实行奖罚考核兑现,实现学习、考核、待遇三位一体的激励约束机制。运用“五类人才激励”机制,制定《技术革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在上一年度可统计的205项创新项目中技术革新有70项,管理项目有31项,国家级优秀论文3篇,省级47篇,地市级6篇。涌现出科技标兵15名,优秀科技工作者15名,优秀大学毕业生20名,都给予了奖励。
运用先进技术 服务高效生产。“这款激光指向仪遥控校准装置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工程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测量人员和掘进人员的劳动强度。巷道成巷的全部工序有了标准,工程规格和质量人人可以掌握和检查,为快速掘进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参与者郝强在向区队员工介绍“激光指向仪遥控校准装置”时说。该矿始终坚持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为原则,积极面向生产需要开展创新革新,提出创新设想,确定重点创新项目,申报创新课题,进行课题立项,并在项目攻关期间,加强对重点创新项目的帮助、扶持、管理,为重点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其中巷道探测机器人”实现了代替人工在井下作业前、应急救援和抢险中探测复杂条件环境,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新型的3D可视化矿井通风软件”实现了井下通风系统三维模拟动画,精确直观地反映了系统调整前后的通风状态,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安全保证;小煤柱开采、停采线优化等采煤工艺,精采细采煤炭资源,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实施水力致裂、施工卸压孔等主动卸压新技术,有效控制了邻空巷道变形……这些创新成果,提矿井高效生产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何文荣)
责编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