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小康路上领路人 ——侯家窑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洲
在距离天镇县西南方向28公里、南河堡乡政府南8公里的丘陵山区,有一座小山村,村内道路齐整,路灯明亮,百姓安乐,这就是侯家夭村今天的俊俏模样。从典型的贫困村到过上了好日子的幸福村,蜕变离不开“老班长”,侯家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洲这几年来的努力。
大同市天镇县侯家夭村,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属于典型的贫困村。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30人,其中低保户47户64人,五保户8户8人。2018年,杨洲主动请缨,深入到扶贫一线去工作,接手天镇县南河堡乡侯家窑村的扶贫工作以来,他和驻村工作队员带领广大村民围绕“精准扶贫”的要求,历经几年的艰苦奋斗,使得一个贫困落后的村落换新装、展新颜。
以前的侯家夭村,干旱缺水,当地历来种植玉米、高粱、小米等杂粮,但由于水源匮乏,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为确保村民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要改善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必须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杨洲依靠马脊梁矿的全力支持,相继修建了田间路过水桥一座;为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6盏;新打井深98米的机井一口;同时铺设管道1800米,使3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极大的方便了村农户种植、收割;购买拖拉机和旋耕机各一台;修建农机库一座,减少了贫困户的种植支出,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
杨洲深知,要想让侯家夭村大踏步前进,必须要让村民有更稳定、更长远的收入来源和渠道,这样才能脱贫致富。一方面,他根据村民特长和现有条件,成立了永存种养合作社,让贫困户发展养驴产业。合作社采取“集体搭台,村民唱戏”的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如今合作社成了“集体分红”养殖场,每年每户贫困户分红400元。另一方面,他注意到村民普遍具有养殖经验,多方调研考察,和村两委、以及贫困户共同商议,投入13万元从天镇本地购回寒改羊30只,修建羊舍800余平米,利用剩余扶贫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运营,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0%的红利。同时,杨洲还争取在2019年完善了机井配套工程,铺设机井管道2250米,增加水浇地400多亩,2020年完成了配套灌溉机井变压器的上户及配套线路300余米和变压器增容。水充足了,粮食产量也上来了,亩产由800斤粮增收到1300斤,平均亩产增收400元左右。
杨洲深信,扶贫必须扶志,如何在贫困户丰富的物质基础上加深巩固,不至未来脱贫断档,这就需要所有人坚定信心,打心里要靠自己的行动去实现小康。针对这一问题,他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及时更新购买添置各类报刊书籍,在村委会宣传专栏、村主干道及时跟进国家惠民政策、扶贫政策等相关信息。先后邀请马脊梁矿各政工负责人讲解党的政策、方针,再积极邀请在农业、畜牧业的专家为村民开展养殖、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意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升了养殖、种植的技能水平。2019年,推进成立了“孝善基金委员会”,并以此建立了“爱心超市”,通过让村民以劳动的形式换取相应积分,同时用不同积分换取超市内不同物品,这种将现实表现与积分兑换相挂钩的形式,进一步唤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大力推动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让村民学有榜样,受益人数达60多人。 同时,为村里安装了磨面房、休息凉亭,为全村住户更换了油布、窗帘及大门喷漆,方便了村民日常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扶出了一片新气象。
如今的侯家夭村马路宽了硬了、路灯亮了美了、耕地肥了不旱了、村容村貌变了靓了、休息健身有去处了……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在杨洲的带领下,侯家窑村2019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 75户130人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庚九)
责编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