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山西阳高县:多管齐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心一意谋发展 千方百计惠民生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3/5 16:48:26

阳春三月,行走在阳高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活力迸发、文旅消费旺盛红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生机勃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无论是目之所及还是身之所感,阳和大地处处迸发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活力。


今年,阳高县锚定全市“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深入实施“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持续深耕“四大赛道”,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多管齐下着力打造农业强县、算力大县、生态优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阳高。


——强化产业支撑,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农业做强做优。做大有机旱作农业,推动酿酒高粱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实施种业振兴战略;培优设施蔬菜产业,以龙泉镇、罗文皂镇、大白登镇、狮子屯乡、下深井乡等五大片区为建设重点,发展壮大“阳高红”西红柿产业;提升杏果产业效益,力争杏果专业镇营收增速达到10%以上;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构建标准化、品牌化优质畜产品加工体系。工业强链延链。在产业转型上做文章,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链条。在数字产业上谋新篇,加快形成“制造——储存——服务”的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算力大县”。在产业融合上求突破,打造“算力+科技农业”发展样板,大力发展“算力+新能源”,一体推进中联四期和配套风电项目,推进高速飞车二期项目建设。园区夯基蓄势。完善龙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功能提升、规格提档、发展提速。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与先进地区化工园区开展合作共建,力求在承接大化工项目上取得突破。文旅提质赋能。文旅融合上,推进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改陈布展旧县衙,建立历史文化博物馆,打造集农事体验、国防科技和爱国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业态丰富上,大力发展“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宿”等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感获得感;服务提质上,开通旅游公交专线,不断提升文旅周边产业发展质量,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全力提速挖潜,充分释放投资消费活力。挖掘消费潜力。做大传统消费,推进本土美食文化、康养文化等特色街区建设,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办好农产品展销会;做活新型消费,培育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振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让更多实物投资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多措并举优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抢抓机遇谋项目,瞄准“两重”项目政策投向,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精准发力引项目,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开展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全力以赴建项目,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度,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期完成。


——促进城乡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更新。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完成城南7条市政道路路面工程,实施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县城供水管网建设项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示范引领抓建设,努力建成“点上出彩、线上靓丽、面上整洁”的和美乡村;巩固提升抓治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农村污水处理,常态化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工作;移风易俗扬新风,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聚力可感可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拓展就业增收广度,促进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心全意守护人民健康,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事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办好各类竞技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提升社会保障温度,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厚植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污染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清洁取暖工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建设平安阳高。保安全上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防风险上做好债务风险管控和金融风险防控,妥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护稳定上启动运行“雪亮工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剑 通讯员 宋芳


责编:吕彬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