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三元和海森的“天作之合”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10/21 10:50:25

 

    在本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晋企业行”活动中,总编辑李晋民带领采访小分队,走进长治郊区漳泽新型工业园的山西海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0月19日,本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晋企业行”新闻采访小分队来到长治市,第一站选择了长治郊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园区管委会主任尚旭清在电话里特别热情,“我们园区的企业都有亮点,你们随便选。”
    下午三点,长治郊区街头车水马龙,正是上班高峰,采访小分队一行在郊区新闻中心主任宋刚强的陪同下,按约来到工业园,随机走进了山西海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尚旭清把大家带进了副总经理高换河的办公室。
    从高换河递给我们的企业材料上,一家高科技企业的面孔很快清晰起来:海森生物是一家集兽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生物制品企业,成立于2006年1月,2009年通过GMP认证,现有员工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拥有胚毒灭活疫苗、细胞毒灭活疫苗等数条现代化的生产线。
    高换河的当前头衔是“副总”,尚旭清提醒记者说,“高总原来是公司从外省挖来的总经理,去年底才变为公司副总的。”
    挖来的人才怎么“降职”使用了?面对记者的疑惑,高换河一五一十道出其中的缘由。
    原来,海森生物是民营企业,在投产前夕,公司出现了资金困难。高换河回忆说,“当时公司财务特别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很大”,他向记者摊了摊手,当时的无奈之情仍溢于言表,“跑了好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半年时间没进展”。
这时尚旭清插上话,“海森是我们园区很有前景的项目,区委、区政府很重视,管委会也很着急。后来,经过政府中间牵线搭桥,长治本地的煤炭企业三元煤业同意注入资本。”
    从尚旭清的介绍中,我们逐步理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山西三元煤业是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经营,在非煤产业方面广泛寻找优质项目,正在资金困境中的海森成为一个理想的选择。你有技术,我有资本,双方“一见钟情”。去年底,三元煤业投入1.5亿元真金白银,成为控股方。
   公司重组,领导班子自然更替,这就是高换河名片中多了一个“副”字的缘由。
   虽然职位有变动,但高换河对公司却更有信心了。他介绍说,由于有资金作保障,公司正在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一亿元以上。在即将离开海森生物时,记者留意到公司院内有一系列展板,其中关于公司“十二五”规划是这样写的:作为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将依托三元煤业的资金优势,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改进生产工艺,扩大市场份额。“十二五”末,产品批准文号达到50到60个,销售收入达8亿元,实现利润3到5亿元,企业生产规模和研发实力进入全国兽药行业前五强,为推动长治转型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煤炭企业的新舞台
    三元煤业注资海森生物,貌似发生在长治郊区的一桩普通资产重组,实则在全省层面具有典型意义。
    转型跨越已经成为山西经济社会的主题词,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是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能否成功转型的指标之一。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直是我省的着力点,之所以当前步伐不够理想,资金短缺是产业软肋。但事实上,放眼山西企业界,我们并不缺乏富有实力的本土投资者。作为企业豪门,省内几大煤炭集团都手握重金。这些煤炭大佬不仅在传统能源领域深耕细作,而且在多元化经营的旗帜下,正四处寻找非煤产业的新大陆。这不仅是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抉择,更是省委、省政府“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并举”要求下的神圣使命。因此,让煤炭资本和高科技项目完美嫁接,是推进我省转型跨越的紧迫课题,三元和海森的美好姻缘因此更值得关注。
应该重视的是,类似重组要顺利进行,除了政府部门的主动牵线搭桥外,由于涉及股权的变动,双方的心态也很重要。作为原来的民间投资人,不拘泥于控制权的变化,是重组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煤炭资本保持对创业者的尊重,同样是必要条件。如此,才能共创科技型企业的美好明天,三元和海森的案例在这方面也给人以启迪。   本报记者 李卫中 冯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