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火力发电厂永远都是高高的烟囱,滚滚的黑烟,堆成座座小山的炉渣。但在西山煤电古交发电厂,一切得以彻底改变。
10月11日下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山西焦煤行”新闻采访团来到西山煤电古交发电厂,大家惊讶地发现,这里连一点煤的影子都看不到。
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一位姓王的师傅介绍说,“你看一下这里,这是条全封闭的输煤带,有500米长,洗中煤就是通过它被送到锅炉煤仓间的,所以我们这里就没有卸煤沟,也没有储煤场。这样,消除了煤场堆放、燃料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西山古交矿区有五座选煤厂,古交发电厂就建在距年产原煤500万吨的屯兰矿井主斜井口仅800米的地方,与其他四个矿井的距离也均在13公里以内,并且都有铁路专用线相连。“把电厂建在坑口,不仅变输煤为输电,而且有效降低发电成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该公司总经理薛聪向记者介绍到。
薛聪告诉记者:“在洗煤过程中,这五座选煤厂每年要产生1100万吨中煤和煤泥等副产品,其中,中煤、煤泥、矸石的平均发热量分别有4600大卡、4000大卡、1600大卡。过去,矸石被抛弃,中煤或被低价销售或抛弃。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因运输、治理等环节增加了企业支出,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煤炭资源。古交电厂的建立,可以把这些废物变成发电的重要燃料,变废为宝。这相当于在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为国家建起了一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
为解决缺水缺地的问题,古交电厂一期工程在全国第一家使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直接空冷技术,无需建造冷凝塔,不仅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量,同时大量节约了水资源的消耗。与此同时,古交电厂还把“变废为宝”的目光投向矿井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电厂建成投产后,采用中水闭路循环冷却技术,回收复用废弃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记者将要离开之际,薛聪还向记者透露,古交电厂三期工程拟配套建设一座年产600万吨的水泥厂,将煤矸石、粉煤灰和废渣这些煤矿、电厂生产之后的有害无用物加工生产成陶粒、煤矸石砖、粉煤灰砖、水泥添加剂等新型建筑材料和矿井的填充物,用于城市建设和煤矿安全生产,最终拉动整个产业链步入高效完善的循环运行轨道。 本报首席记者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