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山西芮城发现明代通判墓葬为官清廉无陪葬物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16 11:30:24

    从省文物局传来消息,芮城县文物部门在对县公安局侦技楼施工时发现一座砖石墓葬。据悉,该墓墓主人名为萧时中,是明代时期的通判官员。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及补正萧氏族望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悉,该墓葬为单洞式砖拱券,墓长4.2米,墓门上雕饰着“玄堂”、吉祥动物、花卉纹等图案。文物工作者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后发现一块墓志铭,上面介绍了墓主人的生平,以及其为官任职的始末,“为官期间,匡扶正义,恪尽职守,为民办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公所,去世后由政府出公款购棺木而葬。”
根据墓志铭介绍,萧时中在明朝嘉靖年间(1533年)考入国子监,并在1541年由朝廷任命到云南省蒙化府任通判,后到湖南省沅江府任通判。
    经过文物工作者清理,墓室内无一随葬器物,可见其一生为官廉洁。
    李建平
    名词解释:通判,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多半设在国家边陲地区,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该官职始于宋朝,明朝期间为知府的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