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车改才能让公务自行车跑起来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17 11:38:47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针对政府机关的节能措施占了很大篇幅,体现了政府机构的表率作用。其中最受媒体关注的,是全国范围内公务车“按尾号限行”。除此之外,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公务活动三公里以内骑自行车等要求,则被很多人忽略了。
    公务活动骑自行车,这可行吗?在山东平阴县,这一做法已经试行了半年多,不过,记者在平阴县政府大院看到,车棚里颜色鲜艳的公务自行车,已经落满了灰尘。在门口等了两个小时,只有一人骑公务电动车外出,周围一些居民说,现在天太冷,在平阴街头很少看见公务自行车。(2月9日《齐鲁晚报》)
或许是因为天气原因,大冬天的骑自行车办公务、送文件,确有不方便之处。但是,公务自行车利用率不高,试点效果不理想,也可见一斑。统一购置的公务自行车大多闲置,任由风吹雨打,不但没有促进节能减排,反而成了明摆着的浪费。
公务自行车的想法是好的。短距离的非特殊公务出行,骑自行车不仅节能减排,还能锻炼身体,在堵车严重的地方,骑车甚至比坐小汽车都快。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正常公务活动。
不过,这只是从纯工具性的角度看待公车问题。事实上,出行坐什么车,早不是一个代步问题。在很多时候,公车不只是出行方式,也不全是为了满足公务需要,而是一种福利待遇,或者权力、地位的象征,超标配车、炫耀性公车消费,在一些地方还很普遍。让单位领导骑自行车上下班,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执行公务,目前看来“官意”基础还不牢靠,在有些部门,可能连大门都进不去。
    因此,推广公务自行车,光靠倡议呼吁,作用比较有限,很容易搞成面子工程。刚开始大张旗鼓,领导带头,甚至还有警车开道、专人护送,热闹之后就完了。而公务自行车特征明显,很难私用,所以只好闲置了。
说到底,公务出行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的节能减排,要靠公车改革的真正推进。只有建立清晰透明的公务用车制度,才能真正减少浪费、鼓励节约。
    一套合理的车改方案,无论是货币化补贴也好、自驾车实报实销也好,都必须明确公车配备标准,搞清每个部门的公车需求,才能监督是否超标和浪费。同时,要区分真正的公务用车和待遇性公车的区别,保证正常的公务出行不受影响,压缩不合理的公车待遇,防止公私不分、公车私用。在公务车开支减少、数量可控、使用透明的前提下,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等节能减排措施,才能真正得到激励。
    不少人已经发现,公车尾号限行、公务自行车等政策措施,其实不是什么新闻,相关规定早已有之。只是因为没有硬约束,或者缺乏制度保障,或缺乏配套措施,最终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为了让政策规定不像公务自行车一样蒙尘,必须加快公务用车、公共预算等改革进程,用制度保障和激励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