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中国多地启动水价调整 专家称水质亦需同步提高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21 15:04:45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启动水价调整: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2.58元;广州公布的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重庆计划推进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今年要深化水资源价格改革”。不过,专家指出,在价格调整的同时,我国自来水的水质也有待提高。
    成本核定存两大难题
    如果说水资源费和用电价格的上调不可避免,那么引水工程所产生的巨大成本是否应该摊入水价,引起不小争议。因为这种情况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以及水源地遭到污染,多个城市实施了引水工程,而这笔费用是财政买单还是百姓买单,在成本核算时变成一个难题。
    另一个成本核定难题则来自于供水时的漏损问题。广州自来水公司公布的漏损率为15.45%,这个漏损率在国内并不算高,不少城市的这一指标超过20%。漏损率越高,意味着白白流失的水越多,自然抬高供水成本。我国自来水公司在控制漏损上还有努力空间。
    从“低质低价”到“优质优价”
    在不少专家看来,上涨只是水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侧面。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促使供水行业由目前的“低质低价”走向“优质优价”。要改善水质,除了更换水源地和进行管网改造外,还要加强水质的监测力度。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最迟到2012年7月1日,我国自来水的监测指标将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从目前情况看,能够完全达标的自来水公司数量很少。在提高水价后,供水行业要加大在水质方面的投入。
    从长远来看,水资源会越来越珍贵,水价的继续调整也不可避免。而每次调整,都是与用户的一次博弈。为了让消费者信服,已有不少专家呼吁建立水价与水资源费的联动机制。(《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