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建设,其核心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标准,以达到规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再生利用的目的。
资源有限,发展无限。
太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循环经济发展这一战略性环节,全市正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互动的浓厚氛围,紧锣密鼓、齐心协力向这一目标“冲刺”。
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运用标准化手段,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正是太原市质监局领导班 太原市质监局正站在全市可持续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将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园区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点及面,在生产、建设、消费、流通等多个领域,循环经济链条明显,全力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模式。
政府部署 推动循环经济
2010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文件批复,同意太原市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的大幕,并呈现三个“高规格”:
一是动员会规格高。2011年5月24日,太原市召开了“太原市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动员大会”。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廉毅敏作重要讲话。他指出,作为“综改区”的省会,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为太原市打造资源型经济转型先行先试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促进太原市转型跨越发展有重要作用。
大会同时印发了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常高才的书面讲话。常高才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建立标准体系为首要任务,针对全市经济运行特点和循环经济工作现状,以各类资源循环再利用标准为载体,兼顾体系结构的逻辑性和标准实施的实用性,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二是领导组规格高。成立了以市长廉毅敏为组长,分管发改委的副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质监工作的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质监、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农委、环保、科技等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
三是专家组规格高。成立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工作专家组。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省、市各级享有较高声誉并在循环经济和标准化领域拥有很高学术造诣的专家为专家组成员。
为全面推动该项工作,太原市政府发布了《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规定了该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对主要任务和责任进行分解,明确了每个循环经济标准化链条的具体内容,并落实具体的牵头单位和实施单位,制定了考核程序,细化了考核内容及一系列保障措施等。具体而言,太原市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总体目标为:用3年时间,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4个领域,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构建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评价体系,在企业、产业、园区和社区4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太原市遴选了一批产业和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作为承担单位,在企业、产业等层面实现重点突破,并予以一系列政策鼓励。主要包括:利用财政资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示范工程等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财政给予税收优惠;优先保障循环经济重要工程和示范工程的水、电、土地等的供应;循环经济中的社会公益性工程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等。
太原市质监局作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的牵头单位,也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协调,争取各方面经费支持。目前已获得省质监局经费支持45万元,太原市政府财政支持90万元;同时,太原市质监局会同太原市发改委会,从2011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列支700万元,用于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
除了经费保障,太原市质监局着手建立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为政府、企业提供统一的标准信息发布;帮助和引导用户更加便捷地查询各自需求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动态;提供标准跟踪、查询、研究、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完成。这是太原市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定位。
标准体系 支撑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建设离不开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太原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开展循环经济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太原市质监局坚持把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标准化”紧密连接,并通过试点,建立起适合太原实际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模式以及重要的政策、管理保障措施,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引领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之路,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探出路子,创出经验。
在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太原市发改委、太原市质监局组织专家编撰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指导手册》,作为全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工具书。该手册从太原市实际现状出发,突出了循环经济和标准化的特点,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经验传授和创新理念,对全市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及各分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大帮助。
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太原市发改委、太原市质监局共同起草了
《太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第一部分:总则》,邀请国家质检总局、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各方面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在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后,已形成送审稿报省质监局。该标准体系在全国尚属首创。
正是由于太原市质监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试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目前,4个试点领域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已全面铺开。农业领域,以沼气开发利用为轴心,积极构建林—草—粮—果—畜—渔等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培育养殖业—蔬菜业—粮食种植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各类沼气原料与沼气—生活能源与有机肥料—粮菜林果—养殖业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配送、自动化仓储、库存控制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严格各环节节能审查,推行各种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积极发展绿色酒店,开展绿色旅游服务。社会领域,抓好已发布实施的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影院、绿色网吧等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进一步制定社会关注度高的绿色标准。
既要从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更要实行严格的宏观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这是太原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达成的共识,也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在工业领域,太原市坚持将循环经济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道门槛,不上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传统产业项目。在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工程中,太原市质监局积极引导项目承担单位优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出进园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综合控制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质监局还承担了太原市城乡管理物联网工程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这是太原市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为完成好这一任务,太原市质监局自项目立项后,主动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委党校等部门、院校专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召开技术审查会,形成了《太原城乡管委物联网标准体系第1部分:总则》送审稿,现已报省质监局审定。这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物联网标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推动和示范作用。
技术创新 引领循环经济
2011年,太钢对钢铁冶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再利用,如废气发电,废渣做建材,废水通过处理循环再利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2%。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原煤消耗量由过去的88万吨/年降至现在的48万吨。
这只是太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太原市质监局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先行先试,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以承担钢铁及钢铁深加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的太钢为例。在绿色发展上,打造“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固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太钢建成了国内首套全功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工程,每年处理含铁尘泥45万吨,回收金属32万吨,相当于开发一座年产200万吨铁矿石的矿山;运用全球最先进技术,建设国内首个钢渣肥料制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钢渣零排放和资源化循环利用。二是液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对废水实现100%循环利用,太钢吨钢新水消耗指标国内领先;废酸再生设施高效运行,实现了盐酸、硝酸、氢氟酸100%再生利用。三是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太钢不断提高焦炉干熄焦发电、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发电、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等项目的稳定运行,二次能源年回收占总能耗的48%,其中,余热余压年发电占总用电量的28%。
社会效益方面。以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试点企业之一的山西西山煤电金信建筑公司为例。2011年12月4日,该公司发布“矿用浇筑料”和“让压喷堵料”两项企业标准,经专家审查鉴定,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山西省井下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的空白。据了解,“矿用浇筑料”和“让压喷堵料”是煤矿井下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中的充填浇筑材料,属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大量利用了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废物大量利用不仅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符合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已成为西山煤电集团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太原市质监局正按照市政府部署,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规模化试点效应,采取重点扶持、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等多种手段,确保该市的循环经济已由政策推动发展向技术引领跨越转变。
编后语: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它有力的抓手。
太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性目光,认识到这一点,率先开展了构建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的工作,成为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标志。近年来,太原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太原市质监局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义不容辞,大显身手。
可喜的是标准化在此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业中,凸显出自己的重要地位。人们惊异地发现,标准不单单是产品质量的依据,如今已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规范。
标准化,全在于一个“化”字。标准化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诸多环节。它的核心是实施,勿庸讳言,难点也正于此。可以说,企业界认真执行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全社会的切实行动,才是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的命脉。
太原市的此项工作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见成效,得到了国家标准委和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人民的赞成和拥护。
宏伟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王力平 梁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