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社会

让市民吃到更多本地新鲜菜——太原市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纪实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2/3/4 19:06:33

    “去年,太原市新建设施蔬菜15439亩,今年将再增加5000亩。这意味着,今后省城市民的‘菜篮子’里将会装上更多的本地菜,菜价也会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合理,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得到平抑。”太原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那么,太原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在种植设施蔬菜方面该市都做了哪些努力?
  七成蔬菜靠外调
  据统计,2011年,太原市蔬菜总产量为13.9亿公斤,市民一年共消耗掉8亿公斤蔬菜。
  “虽然供给总量有余,但从整体来看,太原市的蔬菜市场发展并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夏秋两季,大量本地菜上市,菜农‘卖菜难’;冬春两季,本地菜供应不足,百姓‘买菜难’。”说起蔬菜市场这种两难境地,太原市农委蔬菜处的负责人仿佛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受气候、设施蔬菜发展规模、速度等因素影响,每年冬春两季省城市场上销售的蔬菜中,本地菜不到三成,近七成的蔬菜必须从山东等地外调,由于受制于人,造成蔬菜的价格波动很大,菜价高的问题也就无法避免。而到了夏秋季节,本地菜供应充足,却卖不了好价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也就是大棚蔬菜、温室蔬菜。这样一来,农民增收了,冬春菜价难调节的现实也可以得到缓解。
   发展设施蔬菜列入惠民工程
   2011年,太原市将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提出新建一亩温室补贴1万元、一亩大棚补贴5000元的扶持政策。清徐县、小店区、古交市和尖草坪区对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蔬菜的基地,分别出台了温室补贴3000元至6000元、大棚补贴2500元至3000元的扶持政策。此外,对集中发展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专业村,太原市发改委拿出1200万元,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太原市物价局则拿出108万元补贴蔬菜种植大户。2011年,太原市蔬菜总产值就达15.5亿多元,同比增长三成半以上。
  一系列好的政策,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促使农民积极投身到设施蔬菜种植中,小店区蔬菜种植大户张鹏飞师傅就种植了180亩。在张师傅的菜地里,记者看到,生菜、油菜、茴子白等大众蔬菜应有尽有,长势喜人。
 今年“菜篮子”工程再提速
 今年,太原市将继续加大 
   “三农”投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增长幅度将达20%以上,农业科技投入将要达到全市科技总投入的20%以上。同时,对于冬春季蔬菜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太原市将大力实施环省城“菜篮子”工程,实施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与此同时,还计划发展一批高标准蔬菜育苗基地,打造蔬菜标准园15个。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的不断合理,太原市蔬菜靠外地的局面将会得到极大改善,而省城百姓也将会吃到更多的本地物美价廉的蔬菜。”太原市农委蔬菜处的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本报首席记者 杨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