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元一斤的进口芒果,比牛肉都贵了!”
12月8日,在太原水西关水果批发市场,进口水果价格突飞猛进。
今冬的省城太原,进口水果售价无比“闪亮”:130元一斤的蛇果,25元一斤的山竹,70元一斤的樱桃……“水果卖出肉价钱”,让进口水果销售难寻突破口,也让“洋果子”飘洋过海的过程显得颇为不值。
“这些水果看似卖得很贵,实际上我们不挣钱。大的进口批发商早就剥去了大部分的利润。”
12月10日,在太原水西关水果批发市场,对于高昂的进口水果销售价,经销商小赵无奈地表示,他们并非受益者。
进口水果售价上涨面前,是消费者的望而却步,还有经销商的一声叹息。
涨价的并不只是“洋”水果
“洋”水果批发价上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据太原河西水果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小张介绍,今年进口水果的批发价比去年普遍上涨了10%。
当所有人都以为“洋”水果是高价卖着自己的“洋”身份时,却不知国产水果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省的鲜瓜果价格总体高于去年。10月全省鲜果价格较9月上涨了8.8%。
水果涨价与今年“稳中有升”的CPI关系密切。统计显示,今年国内CPI同比上涨2.7%,1-10月份我省CPI平均上涨2.6%,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所有拉动CPI的因素中,食品价格首当其冲。仅从我省10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上涨达6.5%。而10月份全省CPI涨幅虽比9月回落了1.6个百分点,其原因也是食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仅鲜果价格涨幅回落就达6.3个百分点。
水果涨价事实面前,抛开CPI上涨的这个充分条件,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供求关系紧张。
统计专家表示,受到天气影响,今年全球水果产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南边吃不上北边的水果,东面见不着西面的水果,供求矛盾显而易见。
这点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证实。
1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省农科院果树所苗木中心的韩玉虎主任。他表示,今年全球的天气并不在“正常”范围,在风灾、水灾、旱灾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樱桃、红提等多种水果都出现了减产现象。结合全球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及物价抬高因素,进口水果售价很难不上涨。
涨价导致了销量的下降。小张告诉记者,他这里进口水果的批发量就比去年下降了5%。
10日上午十点多,小张的摊位前,老主顾刘洁女士刚买了一箱国产提子。刘女士往年这个时候,他们家总要买不少进口红提、芒果之类的,但今年进口水果涨价了,她家进口水果的消费量也下来了。“想买呀,但是多贵呀!收入总不能都用来买水果。看看就算了。”
涨价喜了“大鳄”,愁了“散户”
最近一周,太原市河西水果批发市场的进口水果批发价还算稳定。小张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目前大部分水果的供应量较为稳定,不过在他眼里,这个价格不出一周就又会上涨。
“国外马上要过圣诞节了,咱这儿还有不到两个月也过年了。一个节接一个节,价格肯定‘唰唰’地涨!”小张说。
再涨价,销售商不就有利可图了?
“唉!怎么可能?”
小张叹了口气。
原来,我省的进口水果一直是把持在几大批发商手里的。从产地到销售地,这些“洋果子大鳄”们已经非常熟知每一个环节需要的费用,该问下游经销商加收多少都算得很清楚。“市场有个基本的价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能逮到的利润基本都被他们(大批发商)拿走了,再涨价也是他们得利!到我们这儿,赚钱就是靠走量,量上不去,卖多少也不行!”
同小张一样,水西关批发市场的小赵想要赚钱也要靠提高批发总量。但是,摊位不大,人手紧张,小赵一天的批发量也是有限的。
太原航空口岸今年获批成为了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难道这个成本不能降低一些?
对此,小张和小赵均表示:难。
“不管它从哪儿进来,一个地方也不可能进口所有的品种吧?即使品种很全,也不一定能保证全省范围内的供货量。从别的地方拉货还不一样贵?从本地拉货也就省个运费而已。涨价涨价,涨到多高,受益的都不可能是我们!”小赵说。
“洋”水果也许是“徒有其表”
无论这些进口水果价格如何,销售利润究竟进了谁的口袋,市场上总还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进口水果花哨的外包装,洁净光鲜的果皮,都比国产水果更加吸引人,口感又如何呢?
“进口芒果和国产芒果吃起来没什么区别!”
12月11日,在水西关批发市场,记者向几位熟识的经销商了解后得知,进口水果和国产水果除了包装外,并没有太大差别。而一些看似“洋气”的进口水果,很多就是披着“洋外衣”而已,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很容易就会花钱买来上当。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呢?看个头?还是看色泽?
事实上,这两者均不能成为区分“进口”和“国产”的条件。
韩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全球果农们越来越重视果树的管理,水果的品质也越来越好。业内流行一句话,“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通俗地说,三元一个的小苹果,卖三个才收入九元,但五元一个的大苹果,卖两个就能收入十元,品质上乘的水果,能给果农带来更多的利润。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果农们在果树挂果前就采取“疏花疏果”的办法,通过减少花朵数量来控制挂果数量,帮助水果“长个儿”。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假洋果子”们除了个头壮硕,果皮也更富有光泽。不过,这完全可以靠果农们的“加工”来实现。韩主任介绍说,漂亮的进口水果,其特殊的光泽其实都是靠果农打蜡产生的,实际上并不健康。消费者食用前都应该反复清洗,或者去掉果皮再食用。
记者在小赵的摊上看到一箱进口蛇果,果皮恰恰呈现出了诱人的酒红色。拿手触摸,表面也有滑腻的感觉。
“打蜡了吗?”记者问。小赵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看来,想要买到货真价实的进口水果,只能靠消费者的运气和商家的诚信了。
本报记者 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