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是酿出来的
第一步:挑选葡萄。葡萄以酿酒专用葡萄蛇龙珠、赤霞珠、品丽珠最好,如果没有,玫瑰香、巨峰等也可以,只是口味稍稍差一点。
第二步:工具的选择。可以买密封的罐子,玻璃、陶器更好,不要用金属和塑料的。
第三步:清洗容器。发酵的容器一定要洗干净并晾干,葡萄尽量不要洗,因为葡萄表面的白霜就是天然的野生酵母,洗了就会使发酵的自然过程变得缓慢,如果势必要洗,洗的时候只需在水中加一点盐,然后晾晒干净。
第四步:比例调配。按1斤葡萄、2两白砂糖的比例调配,如果喜欢甜的,可以多加,依据个人口味而定。
第五步:破皮并装瓶。将白糖与葡萄搅拌均匀,用手把它们捏碎混合均匀,装瓶时不要装太满,装七成就行。
第六步:发酵。发酵要5-7天,瓶口不能封紧,发酵的时候会产生好多气体,封紧了会爆瓶。
第七步:第七天过滤。用普通纱布过滤两次,很卫生,也很省钱。
第八步:冷藏。过滤后的液体放在冰箱里冷藏2-3天。
第九步:将原浆继续发酵一个月到三个月就可以酿出葡萄酒了。
自酿葡萄酒是个性创作
每天,王立民都会倒上一杯自酿的葡萄酒,呷一小口,眯着眼睛品味半天。从2003年至今,他“私人酒窖”内的珍藏已经积累到500多斤。王立民对酿酒技术的痴迷,使他在自酿圈逐渐成了“权威人士”,他经常指导别人酿酒,还组织过3次品酒会切磋酒艺,是圈内公认的“自酿红酒第一人”。
在北京清河清缘里小区的一间半地下室里,王立民正忙活着,客厅一角被改装成酒窖,塑料酒袋、陶缸和酒瓶挤满了酒架。王立民说,他痴迷酿酒是受了成都亲友的影响。几年前,从成都探亲回来,他兴致勃勃跑遍北京的大小书店,买了许多酿造葡萄酒的专业书籍,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这样忙了二三个月,终于酿出了第一杯红酒。“我开始自酿葡萄酒之后就再也不用买酒喝了。”
每到葡萄成熟季节,王立民就兴奋。每年9月,他都顶着烈日,自驾车跑几百里路,到河北省怀来采摘葡萄运回家,然后将葡萄挤烂,配上各种酿酒辅料,放进发酵桶里发酵,一个多月后过滤、沉淀,如此经过多道程序,才能酿出高质量的红酒,整个过程,一般要历时半年。王立民说,他酿酒完全是自娱自乐,“单是采摘葡萄的过程就十分有趣,可以亲近自然,酒酿出来更是让大家都挺惊奇的,有一种成就感。”
“从最基本的工具发酵容器的选择开始,自酿葡萄酒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乐趣。葡萄的品种,发酵的容器,酿造的时间,酒精的度数,一切都由你来操控;如果想把你的自酿产品装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葡萄酒瓶、软木塞,你甚至可以自己设计独特的酒标,印上喜欢的照片,也可签上‘老王干红’之类的个性大名。”王立民说,自酿的好处就是一切让自己满意。
低门槛的“小资情调”
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留学回来的网站编辑陈冰,就迷上了自酿。在当地,原本对酒一点儿都不感冒的她被众人撺掇着参观了一个酿酒作坊,不看则已,一看就放不下了。“工艺就像订做衣服一样,全看顾客的需要。那感觉还真不一样。”陈冰说,在欧洲,不少人以能亲手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为荣。这不仅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位和浪漫情调。就连Vens石油公司总裁、“空客”的老板,甚至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都是这方面的高手呢。闲暇之余,据说一些酿造高手的作品,竟和大名鼎鼎的“波尔多”酒不分上下!
不过,最让陈冰感兴趣的还是葡萄酒神奇的美容功效。“想知道法国女人苗条和美丽的秘诀吗?不是靠高档化妆品,也不用到韩国做美容手术。她们平时只喝点葡萄酒!”
每一个法国成年人说起“葡萄酒经”都有各自的一套:酒的产地和特色、加工程序、橡木桶的年份……甚至连酿酒人本身的性格,他们都能从这一杯酒液中找出答案。
回到北京的第三天,陈冰就大刀阔斧地开工了,现在她已称得上是位酿造高手了。不光在老公那里赢得了“酒娘”的尊称,身边的朋友也时不时能享享口福,而陈冰自己更得意了:“请家人朋友喝自己酿的酒,感觉就是酷啊。不得不承认,葡萄酒文化已经开始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酒是有生命力的,这一秒是一种感觉,下一秒又会有微妙的变幻。”
在陈冰看来,品酒很讲究情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伙伴,不同的饭菜,都要斟酌细节。红酒之所以迷倒那么多的都市白领,其实它品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文化。高脚杯、红玫瑰,聆听着古典的小提琴曲比如小夜曲,轻轻呷一口红酒,似乎时间也跟着放慢,而心绪会舒展开来。今天,小资情调似乎还有点儿奢侈的嫌疑。而自酿葡萄酒,可以称作是“低门槛的小资”吧。
“酿友”们共享浸泡时光
新婚不久的小彭常和妻子一起酿葡萄酒,看着那玫瑰红色的酒液一天天慢慢地发酵,开始蒸发出幽幽的香味,趴在瓶子旁边观察,时不时用筷子搅一搅,成了小两口每天必做的功课,在迫切的期待中,两人享受着一段浪漫的浸泡时光。
“心动不如行动,我也酿酒了,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次制作葡萄酒,怎么7天了还没有发啊?大家来帮我看看图片”,“葡萄刚刚上市我就兴冲冲地购回50斤想酿自己的第一桶红酒,没想到发酵不到两天长了好多白色的杂菌,可怜我50斤上等葡萄啊”……
每天,都有一批“酿友”聚集网络,有展示成果的,有紧急求救的,七嘴八舌,热闹非常。
尽管自酿过程中有因发酵容器过于密封而引发爆炸的,也有由于卫生方面有闪失,品尝了自酿的葡萄酒拉肚子的,可这一“简单快乐”的新鲜事物,还是在民间快速传播开来。
“用自己的手酿制自己喝的好酒,我们每个人都会把各自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其他人,不断地学习、交流、实践,过几年我们都会是酿葡萄酒师傅。”王立民发起了北京自酿葡萄酒俱乐部并出任会长,在俱乐部宣言中,他这样写道。他们计划每年8月初组织采摘葡萄,9月初组织第一次酿酒活动,他们定期举办红酒知识培训、私人品酒会及相互切磋酿酒技巧等,还组织“发烧友”们到北京周边参观一些有名的葡萄园。
如今铁杆成员已聚集着天南地北的数千自酿体验者,其中有科技人员、教师,有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在校大学生。他们由好奇、查看、询问,到买葡萄小试、惊讶、兴奋,参与者的方法五花八门,却一样都慢慢体会着与葡萄酒“亲密接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