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媒体山西媒体

《太原新闻网》积分兑奖只是美丽传说 结果让人很失望

来源: 作者:岳海棠 发布时间:2011/11/10 10:35:05

核心提示

    交话费送积分,买电器送积分,花信用卡送积分,积分换手机,积分换相机,积分换 Ipad2……临近 年底,各个商家推出的消费积分兑换奖品的活动又到了高潮期,消费者手里五花八门的这些积分究竟能带来什么优惠?消费者是高兴还是沮丧?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果实很美观 过程很艰难

    今年年初,杨女士在水西门街一家化妆品店购买了一些护肤品,导购让她办理一张会员卡,“消费3000元,就可以积3000分,之后我们会在年底送您神秘礼物,绝对划算。办卡免费!”既然免费办张卡,而且还送礼物,杨女士当即就办了一张。

    办卡程序很简单,杨女士填一张简单表格即可。之后,杨女士但凡买化妆品就到该店,积分也很快逼近3000。前两天,杨女士突然收到店方电话:“您的积分如果不兑换,到年底就要清零了……”杨女士很是惊诧,办卡时没说会清零呀。但是为了收到“神秘礼物”,杨女士只好突击消费400多元,将积分积满兑换。前天,杨女士如愿收到了礼物,但是这个礼物一点也不神秘,更不划算,只是四张价值10元的面膜。

    与杨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市民小马。他是一家名叫“超华数码产品店”的高级会员,同样是办理了会员卡积分,消费一元积一分。该数码产品回馈积分顾客的礼物有优盘、动画电视等,小马积分的目的就是为了兑换动画电视。从去年7月份开始,马先生只要购买数码产品,就来这个店。直到现在马先生已经消费7万多元,能兑换的礼品依然是最低档的优盘。如果要兑换动画电视,他还需要消费两万多。“我觉得这就是个消费连环套,其实那个电视也就一千多元。”对此,小马很是懊恼。

    期望很丰满 礼品很“骨感”

    消费者的积分过程,就是不断消费的过程;那么,消费者能否如愿拿到那些十分诱人的兑换奖品呢?结果让人失望。

    昨天,记者登录某银行官方网站,进入“积分兑换商城”,点击“礼品展示”,发现礼品总数量近千,包括家用电器、箱包配饰、母婴用品、手机数码、图书音像等等。不过,记者查询后发现,2万分以下没有礼品,2万分到3万分,有一个礼品,38000分的礼品是20元的好利来代金券一份,两块蛋糕,而且一次全部消费,不设找零。积分198000可以兑换一个防辐射服。

    兑换礼品中, IPAD2 需要积分 4930000。根据该行的积分规则,使用该银行信用卡单笔消费或取现满人民币1元可获得1积分,但限制条件就是:房地产、汽车销售、批发等7项“大头”交易项目不予计算积分。这就意味着,要获得这个笔记本电脑,持卡人需要在5年时间里,平均每天刷卡消费约2700元。

    办理积分卡门槛很低,然而兑换商品却是门槛重重。除信用卡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商家积分兑换都有最低标准,兑换的礼品大多是些用途不大、价格便宜的“鸡肋”商品。以一些超市推出的积分兑换为例,消费100元以内基本没有礼物可兑,300元也就兑一袋250毫升的醋,价值一元。“这排了半天队,就兑了袋醋,剩余的80分还要给我清零,以后我可再不积分了。”一位消费者在现场表示了不满。

    理智去消费 冷静看积分

    对于商场的这些积分行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商家喜欢推会员卡,一方面是为了打知名度,另一方面就是希望维护住客户。商家大量免费发卡积分的结果就是,积分卡的实际价值很低,顾客难以得到更多的实惠和额外的优质服务。

    至于所谓的积分回馈其实回报率相当低,只有当顾客累计消费达到相当数量才有可能得到较大优惠。“某银行宣传说积分最高可获一辆20万元左右的轿车,可仔细核算就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意味着你得在一年时间里,持该行信用卡消费数百万。”市民张先生说,“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工行朝阳支行的田经理称:“在各种奖品的诱惑面前,持卡人要明白,积分的数字都是用自己的钱累计出来的。消费者一定要理智积分。如果单纯为了凑够积分换到礼品,而去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商品,消费者实际亏得更多。所以,持卡人最好仔细核算是否划算,不要轻易陷入积分怪圈。”

作者:贺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