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谈起“黑校车”家长很无奈
采访过程中,当问及孩子上下学接送问题时,多数家长都表示,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当家长的很不放心孩子自己上下学,再累也得接送。但有时间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还是少数,不少家长都因为上班等原因不能保证每天按时接送孩子,有些就无奈地选择让孩子坐“黑校车”。
“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也知道,可不坐这些私家车,谁来接孩子?大人们都没有时间。”昨日下午5时,省城学府街某幼儿园门口,学生家长解女士表示,频出的校车事故一次次让她们这些做家长的揪心,经常会忧虑自己孩子的安危,可她和丈夫都要上班,没时间天天接送孩子,只能将孩子托付给校园周边这些“黑校车”车主。解女士说,和她一样,让孩子乘坐“黑校车”上下学,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无奈的选择。
“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进不能退,总不能不上学吧?”在省城建设路某学校门口,一位学生家长表示,除了车况差,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开车的司机。“有的是刚学会开车,有的干脆就没有驾驶证。”一位家长说。
学生家长吕先生认为,“黑校车”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管理部门一味打压不解决根本问题,而应该采取合理办法疏导,使之规范运行。吕先生认为,如果学校有实力,可以通过学校购买并自主经营的方式来有偿为有需求的学生服务。如果学校没有这笔资金,可以选择吸纳社会车辆,统一报名,统一培训,统一监管,使之更规范地为学生服务。
【探因】处罚力度有限致屡禁不止
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交警部门对市区热点小学周边黑校车进行过专项整治,发现不少学校门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黑校车”的情况。“基本都是面包车,很多都存在超员、超载现象,有些甚至没有通过审验。”
多次整治之后,为何“黑校车”还能“大行其道”,一位基层交警告诉记者,目前对于“黑校车”处罚力度有限,交警只能行使查扣未审验车辆、处罚超员车辆等手段,对于“证照齐全”的“黑校车”只能劝说。
因收益远大于处罚,“黑校车”大多在整治后“去而复返”,有些还和交警部门打起“游击”。“现在重点工作就是宣传劝诫,让更多的家长明白乘坐超员车、改装车和无牌无照车的危害,让家长多一些交通安全的意识,与黑校车划清界限。”该交警表示。
在与“黑校车”的斗争中,教育部门也曾多次出手,但同样收效不大。去年,我省教育部门就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对校车安全进行整治,但多次整治并没有将“黑校车”赶出市场。
“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购置专门接送孩子的校车。”一位学生家长说,在2010年国家出台专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后,不少家长期盼由校方出面解决孩子接送问题,但时至今日,符合标准的校车还是寥寥无几。
“孩子们乘坐正规校车,确实安全,我们也很支持,但购买标准校车让不少学校难以承受。”采访中,太原市某小学负责人表示,“国家强制规定,校车要有统一的颜色和专用标识,每名学生要有一个座位,每个坐椅要安装安全带。”但校车涉及资金来源、行驶路线、保养费用等诸多问题,目前还在探讨阶段。
【建言】增加正规校车数量
省政协委员、山西兴华职业学院院长宋兴航表示,校车整治涉及到公共财政投入、多部门协作执法和管理、司乘人员以及广大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等问题,但当务之急是给校车赋予一个正规的“身份”。“我在外省参观学习时,常能看到统一颜色、标识的校车,但在太原市还很少见!”宋兴航建议,相关部门能着手统一校车标识,赋予校车借用公交车道行驶、随时靠边停车等“特权”。
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克俭看来,校车安全问题由来已久,迟迟得不到根治,主要在于市场需求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满足,学生家长只能被迫“走上歧途”。“学生上学远,家长工作忙,接送车服务自然响应者众多。”谭克俭表示,学生接送服务市场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学校的正规校车从购买到使用环节都缺乏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正规校车“上路”少,自然给了“黑校车”生存的空间。
他建议,在政府财政无法满足所有学校购置校车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招标或者是承包的方式,将校车经营社会化,利用社会资本为教育服务。
省人大代表张月芝表示,对校车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安监、交警、交通等“多头监管”、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执法懈怠、责任淡化的现象。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将校车统一交给某一部门统一主管,其他部门配合管理。
【措施】已展开校车安全排查
其实,我省各市对校车安全,也一直在积极整治。甘肃校车事故发生后,各地也已积极行动起来。
太原市交警部门介绍,11月2日,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就针对校车超员、超载情况,专门下发“关于开展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周边黑校车的治理。
阳泉交警部门不仅对符合规定的接送车逐一登记备案,还发放一张校车卡,要求摆在前风挡醒目位置。同时在上下学高峰时,交警在各个学校周边维持秩序,为接送车专门划出接送区域,保障接送车辆的安全。
晋中教育、城建、交警、公路等八个部门联合,经过慎重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长效方案,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该方案将于近日在全市实施。
大同市交警支队也在会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对全市各辖区内学生接送车辆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集中检查。
晋城市教育局将召集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负责人开会,落实布置学生上下学安全的问题。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省教育厅、交通厅和公安厅正在联合签署关于加强管理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方案的文件,方案中对校车的认定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对所属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摸底。重点要对区域内的民办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车进行全面的登记、造册、审核和备案,对所有接送学生的校车及其驾驶人、校车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做到见车见人、不留死角,并确认车辆的权属,向社会公布审核通过的校车类型、学校名称、乘员人数等情况。
对于城市学校由家长自主联系的学生接送车,也一并纳入本次的排查范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督促和指导所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挂图等宣传教育形式,教育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不乘坐无牌、无证、无保险车辆,不乘坐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和改装拼装车辆,不乘坐超员车辆,宣传乘坐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机动车的危害,全面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教育行政部门要同辖区内存在校车的学校、校车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城市学校由家长自主联系的接送车,所在学校要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与家长、接送车驾驶人签订三方交通安全责任状,增强其安全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对校车运营情况的监督工作,严防校车事故发生。对于教育系统自身无法解决的交通安全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
本报记者 岳威 要维维 王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