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总量同比增加13.7%,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3.96%(其中,非煤收入同比增长了205.09%),利润同比增加37.58%,上缴税费同比增加20.64%,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加34.52%,而安全百万吨死亡率为0.024。今年1-9月,同煤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开局之年,同煤集团紧紧围绕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继承“十一五”的成功经验,坚持“发展慢了就是退步”的理念,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强主业:以煤为基,逐步做强
“十一五”期间,同煤集团就提出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有限资源、无限利用;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的发展模式, 并把实施“重建扩源”,作为资源型企业实现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重建扩源”的实施,该集团煤炭储量由2005年的67.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20亿吨,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十二五”,同煤集团又提出“主业做强、非煤做大、转型做快、产业做实,建设循环、低碳、绿色、和谐的现代化综合能源大集团”的发展思路。准确的战略定位,使企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主业上,以煤为基,逐步做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一吨标准煤延伸产值达到0.49万元。七个千万吨矿井加快推进,已建成3座,年底再建两座,明后年将全部建成,产能逐步释放。仅塔山、同忻两个矿1-9月产量就达2600万吨,有效弥补了部分老矿资源枯竭造成的产量不足。
快转型:抓住非煤,快速推进
同煤集团在转型上,抓住非煤,快速推进。
——舞好电力这一非煤龙头。王坪电厂双机投产,大唐热电二期破土开工,特别是在全国电力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同煤集团发挥煤电一体化的优势,科学管理,节能增效,使建成的电厂全部实现赢利。
——全面启动了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
——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煤机产业,年内规划的10个重点项目已建成了6个,成为同煤经济新的增长点。
竞争力:实施科技、人才双轮驱动
同煤集团把提高科技研发应用能力和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施科技、人才双轮驱动。
近年来,同煤集团充分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同煤工作站的作用,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等技术难题。今年,又与中国矿大联合组建了同大科技研究院,做实科研项目,服务转型跨越。组建了机电装备研发中心,研制了各种大型综采综掘支护设备,不仅满足本企业需要,而且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同时,同煤集团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员工培训上,整合内部资源,建立了“万人培训基地”。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专业技术、思想道德、政治理论全方位培训,使广大员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人才选树上,建立了优秀人才阶梯式晋级、滚动式发展的选拔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与家属和单位领导一同坐车巡游,一人获奖、全家光荣、单位自豪,激发了广大员工爱企敬业的热情。围绕紧缺专业和重点岗位,建立百名专家人才库,汇集集体智慧,助推转型跨越。人才优势迸发出巨大潜力。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王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