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四大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1/9 11:53:44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项金融政策,这是国家首次将支持重心下移到小微企业,表明了国家对占我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稳定社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
    在我省,到今年9月底,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中、小、微型企业也超过80万户,这些企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为他们做大做强创造条件,我省各金融机构有何动作?就此,记者深入微小企业及各家金融机构进行了探访。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国家银根宽松时如此,经济调控时更难。为什么中小企业一直融资难?症结到底难在哪里?怎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单纯归结为银行不愿放贷,而是涉及到政策、市场、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银行经营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政策方面来看,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当前经济大环境有关。为了应对持续上升的通胀压力,从去年4季度以来,国家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国贷款同比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流动性收紧增加了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主体获得资金的难度,同时也导致了利率上升,加上审计、评估、担保费用,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已达10%-16%。
    从市场层面来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增加了资金偏紧的感受。据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我省到今年9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有2840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全省中小企业超过7.8万户。如果把个体工商户也计算在内,中、小、微型企业超过80万户。在正常年份,反映资金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比例一般在15%左右,按此推算,全省就有13万个中小微型企业感到资金紧张。而今年,全社会资金都比前两年偏紧,因此感到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自然更多。其次,由于物价上涨,企业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等生产要素价格全线快速上扬,产品销售价格涨幅远低于成本涨幅,大大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同时,中小企业集中在附加值和利润较低的行业,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这些加大了企业资金需求,加剧了资金紧张。
    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其自身缺陷有关。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有关人士为记者分析: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基本信贷资料,有的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等级较低,结算大多采用现金交易,银行账户流水非常少,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现金流。一些中小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同时与中小企业信贷配套的抵押、担保、评级等制度还不完善,而金融机构从信贷资金安全性考虑,严控风险,导致审贷环节严格,使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还有一些企业经营战线点多面广,顾此失彼,有的甚至把资金投向楼市被“套牢”,在当前信贷资金政策紧缩下,又不得不求助于高利贷和民间借贷。这也是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因素。

    从银行方面来看,由于我省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贷产品相对单一,贷款方式还不够灵活,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用土地、房产抵押贷款模式,而一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动产等担保方式做抵押,在沿海地区早已开展,在我省开展却十分缓慢。另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协调,从直接融资来看,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在我省市场还没有开拓。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定位偏高,盲目追求大企业,将资金投向大项目中,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远远没有跟上去。
    在上述主要原因的作用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尽管如此,在全国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下,我省前三季度中型小型企业贷款和增长幅度适度,全省各金融机构保证了对中小企业资金的均衡投放,各类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投入比例上升,包括国有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大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57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45%。从增量上看,中小银行新增小企业贷款474亿元,占全部新增小企业贷款的55%。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