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晋城:财政资金分配改革开全省先河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5/30 9:19:13

    财政资金,如何分配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5月19日,在晋城市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次评审会,围绕晋城市政府安排的扶持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6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了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归属。据记者了解,这一做法,在全省开了财政资金分配改革先河。
这一做法的意义何在?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等资金”变成了“争资金”
    在财政资金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在2011年8月,晋城市政府就提出,要在财政资金分配环节,探索建立起一种区别于传统方式的资金分配新模式,并要求市财政局,就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调研设计等准备工作。今年,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晋城市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并结合“项目落地年”大背景,首次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性分配机制。
    根据要求,该市六县(市、区)将在现场进行“PK”,通过专家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实绩及预期实施方案等内容进行评审,竞争择优,争取资金扶持。同时,为杜绝专项资金分配的主观随意性和利益部门化,规范政府性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晋城市政府还将绩效目标作为财政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的重要判断标准。
    这一举措,打破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式的传统分配方法,鼓励县级政府之间的积极竞争,重点扶持最能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产业,进而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使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助推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财政资金以县为单位分配,由县级政府用于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集群等。参评县(市、区)政府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负责演讲答辩。参评县(市、区)得分满分为100分,评审专家通过公开评审环节对参评县(市、区)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发展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6000万元,按阶梯式分为1300万、1200万、1100万、900万、800万、700万六个级差额度,以参评县(市、区)的排名次序确定专项资金级差额度归属。
    政府组织 专家评定
    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是保证资金投入能选择“最优产业”、发挥“最大作用”的基本要求。而科学、合理、公正分配扶持资金的关键,在于具有专业化品质和行业权威的评审专家团。
此次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会,晋城市采用了“6+3”式的专家评审团。“6”即从全国各地邀请的6名财经领域综合类权威专家,“3”即根据产业不同设立的行业技术类评审专家,由1名从外地邀请的知名专家和2名晋城市本地专家组成。所有评审专家信息保密,统一管理,关闭通讯工具,封闭审阅申报材料,直接参加现场评分。
     财政部门负责组织这次评审会,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现场监督,电视台全程录像,公证部门现场公正。除了对此次评审会活动准备阶段完全保密以外,让专家掌握整个评审现场、决定评审结果是促成此次评审会公开透明的保证。最终,陵川县的休闲度假及生态旅游产业、泽州县的铸造业、沁水县的苗木花卉产业、高平市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阳城县的新型建材和蚕桑产业、城区的商贸物流业入选,并分别获得相应的扶持资金。
    晋城市财政局局长郭治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促进政府性资金合理配置,增强政府性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提高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公正的政府性资金分配模式。同时,我们将围绕'崇尚服务,追求卓越'这个核心,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把财政部门打造为‘零权力’部门,为晋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生 李雪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