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原平:借“双试点”东风促转型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8/27 9:45:32

    “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两个省级试点花落原平,给这个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开放机遇和项目机遇和空间机遇——
    8月25日,记者在原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了解到,从去年至今,这里先后引进20家企业入园,总投资达320亿元。神达500万吨焦化、兴胜机械等4家企业今年可望投入生产。该市市长助理、市招商局局长、原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李全清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园区项目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税收达到1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
    原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是这个市被我省列入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试点”以来,力推转型跨越的一个缩影。
先行先试,破解项目落地瓶颈
    实施转型综改、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既无历史经验可鉴,也无固定模式可依。原平市委、市政府认为,只要政策法律没有明文禁止,都可以大胆尝试。基于这一理念,该市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无论是产业转型、生态修复,还是城乡统筹、民生改善,都要以项目的形式实施推进,以项目优势争创改革优势、发展优势与经济优势。为了给引进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该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破解项目落地瓶颈:
    破解土地瓶颈。原平市国土局局长王成龙说,面对土地制约,要采取“对上要一部分,外地买一部分,设法造一部分,增减挂钩解决一部分,矿业用地整合一部分,存量土地盘活置换一部分,非耕地利用一部分”。到“十二五”末,全市造地达到1.5万亩,基本解决土地紧张矛盾。
    深化银企合作。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引进民间资本上百亿元。
    解决人才难题。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既抓培养,又抓引进,打造人才“洼地”,靠环境、靠待遇、靠事业、靠感情来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目前已引进各类人才上百人,为转型跨越,扩权强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招商引资,把更多项目引到原平来
    转型综改、扩权强县,核心是提升产业素质,壮大综合实力;着力点是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所以,必须大胆地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把更多项目引到原平来。
    为此,原平市制定了五个招商局分赴东北、京津冀、珠三角、沪浙地区、苏锡常宁进行招商,同时印发了《原平市鼓励在循环经济示范区投资优惠政策》、《原平市招商引资中介工资奖励办法》、《原平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越是改革有效、引资成功,给的优惠政策就越多。
    市委、市政府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学习综改经验,引进台湾客商以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目前,已签约50亿元,接触客商150余次,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已经出现。
改善民生,力推“4965”工程
    原平市发改局局长郝永伟告诉记者:转型综改项目是关键,不仅要上产业项目,更要上民生项目,为此,我们正在实施“4965”民生工程。
    “4”即4景,包括投资1.2亿元的天涯山风景区、投资5.6亿元的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城南的牛卧河公园、城北的砂河治理工程。整个工程完工后,原平市将形成绿树环抱、清水一湾、秀水一湖、绿水一条的“三水”环绕生态卫生城市。“9”即9路,包括环城北路、示范园区循环路、文殊大道和城区打通的工程路、青年西街、文化北路、货运街、计生路与化二路;“6”即6基,包括城南供热站、保障房建设、市医院综合大楼、疾控中心保健大楼、民政福利综合大楼、轩岗污水处理厂六大基础工程;“5”即5校,包括新建的第三高中、四中、七小、第三、第四幼儿园。
    工程完工后,原平宜居宜业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后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平市借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试点”机遇,力推转型跨越,已取得阶段性实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0.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大干项目年,决战城建年,首先要把原平市建成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富裕城市、宜居城市,确保在3年内,同时实现‘全国卫生城市’与‘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原平市委书记薛根生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雁 通讯员 曹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