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固民生之本 稳发展基石——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侧记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9/6 9:59:51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计。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09年以来,全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工作局面。全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攻方向,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活动为抓手,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统筹推动城乡各类劳动者就业。三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2.2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4.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80%


    28岁的李鹏宁,大学本科毕业,所学专业是产品设计。2008年,她和哥哥开了个科技公司。因为不懂经营、不会核算成本,刚开始输得很惨。“犯过的错绝对不能再犯。”2010年5月,李鹏宁免费参加了太原市创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创业培训班。这次,她终于弄清了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控制经营成本和利润核算、如何进行营销策划……她还在省人社厅的帮助下,获得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入驻太原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区,享受了税费减免、场地租赁费补贴等政府扶持政策和“一站式”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这些钱、这些优惠政策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非常及时且弥足珍贵。”李鹏宁笑着说,“政府的创业帮扶政策救活了我的企业,我也要帮助更多人就业。”现在,公司每月销售额5万元左右,还招了5名员工,全部是大学生。
    鼓励、帮扶更多高校毕业生创业,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和严峻就业形势,持续、强力推进的首要任务。而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则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日常“必修课”。
    2009年以来,全省在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就业的同时,完善落实“三支一扶”、就业见习、鼓励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开发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岗位、鼓励科研单位吸纳、基层服务项目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就业服务等“七项政策”,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吸纳、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选聘村官、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科研项目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机关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就业见习、应征入伍等“十条措施”,全方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09至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高,分别达到81.1%、85.7%和89%,累计实现就业人数41.5万人。其中,基层服务项目安置1.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9万人,机关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1.1万人,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4.9万人,参加就业见习4.4万人。全省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资金支出达6.3亿元。

 

【关键词:就业困难人员】
三年帮助15.6万名
就业困难人员端上“饭碗”


    王秀玲今年43岁了,是榆次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目前在迎宾路口担任交通协管员,每天6小时的班,有双休日,月工资900元,离家也近。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就业不行,要就业却困难。”她说,“政府专门为我们这些人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不仅解决了‘饭碗’,还给交纳了社会保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2009年以来,建立完善了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台账管理和援助服务制度,形成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人、认定一人、帮扶一人”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省采取针对性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吸纳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援助措施,重点扶持和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生活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和农村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对认定的零就业家庭,一个月内至少帮助其一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2009年以来,全省共帮助15.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其中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人数达到40%以上。全省支出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33亿元,直接帮扶近10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关键词:新转移农村劳动力】
三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4.2万人

 

    2012年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在全省各地展开。太原火车站广场设有外来务工人员咨询服务点。来自阳高的王磊扛着大编织袋出了车站。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便随老乡出来打工,头一次来太原。“我没有啥技能,不知道该从哪里干起?”针对王磊的疑问,工作人员建议,像他这样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可以先到相关培训机构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就业。技能培训费用,政府可给予6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如果有创业意向,还可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
    为加快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国家认定我省8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的基础上,我省组织16个县(市)开展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职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扶持政策,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围绕加快城镇化建设,建立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业服务对接制度,及时掌握重点建设项目开工计划和 用工信息,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加强区域性劳务协作,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涌现出阳高刺绣、浑源服务员、汾西沼气技工、平遥家政服务、襄汾永固饼子、夏县蒸馍蛋糕等一批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和稳定性稳步提高。2010年以来,全省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累计为富士康科技集团输送务工人员16.6万人,有力支持了我省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2009年以来,全省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4.2万人,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仅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9%,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