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山西会展业如何借“势”而为?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9/7 9:53:33

    作为今年我省会展业的一场重头戏,第四届能博会将于9月16日盛装开幕。由于所产生的“人财两旺”巨大效应,近年来能博会持续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称,这也是近年来我省会展业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记者从太原市贸促会得知,仅今年,我省就相继举办了“中国太原珠宝奢侈品展览会”、“第七届中国(山西)太阳能供热展览会”、“中国(山西)健康饮用水设备展览会”、“第十一届太原煤炭工业技术装备展览会”、“中国山西茶文化博览会”以及“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据省会展行业协会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省已举办展会近30场,展览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对此,太原市贸促会会长刘晋萍欣慰地说:“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会展业的软、硬件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助推器和新亮点。”
    山西会展业,全国排名如何?
    近段时间,细心的太原市民会发现,省城主要街道的LED屏幕上,以及出租车、公交车的显示屏上,始终不断更新着“醋香满天下、文化传四方”、“办好北方旅游交易会,建设现代宜居新太原”等宣传标语。相较往年,省城太原的会展活动已经越来越密集。
    然而,仅仅在几年前,太原乃至全省举办的会展次数仍可谓寥寥无几。即便是举办完成的,也往往由于资金、规模、档次等方面的差强人意,而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起周边兄弟省份来,过去我省的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十分缓慢,差距较大;就全国来说更是寂寂无名,排在后几位。”刘晋萍说。
    据省统计局2007年的数据统计,我省会展业年营业收入仅占全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七,会展业年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万分之三,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六位,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会展业的营业收入仅占全国的0.16%,排在青海、宁夏、内蒙古、贵州和甘肃前面,在中部六省中居于末位。
    近年来,我省逐渐重视起会展业的“辐射”作用,开始加大在会展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全省会展行业快速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高兴之余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全国范围内,一年举办30场展会对于一个省份来说,仍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如今山西会展业有多热闹?
    会展业这个概念真正扎根在我省老百姓脑海中,还是在2007年首届煤博会的成功举办之后。
    首届煤博会期间,太原乃至周边城市的许多行业都引发“爆热”效应,这也让全省人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会展经济的巨   大“魅力”,而大型会展所带来的巨大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为太原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无论从宣传力度、展会规模,还是配套服务各个方面来讲,首届煤博会对于我省来说都达到了之前所有会展无法达到的新高度。它的成功举办,可以说真正拉开了我省会展业的序幕。”刘晋萍告诉记者,从那之后,我省的会展数量、规模、质量、档次都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对于山西会展行业来说,‘金九银十’已经提前到来了。”山西奇略会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永伟在紧张筹备9月上旬在太原举办的“糖酒会”工作的间隙这样对记者说。他表示,9月下旬还有一场以“优质农产品营销会”为主题的展会也由他的公司来承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工作人员正在帮他订次日的车票,10月下旬他将带领100家民营企业的代表去河北唐山参加一场交易会。
    山西妙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陈俊旺则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也忙里偷闲地去参加了“2012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中国太原(清徐)国际醋文化节”等,发现我省的会展业已经在发起、形成、内容、功能和举办方式方面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场馆建设、会展品牌建设,或是专业人才培养及政府扶持力度,无一不让我们看到我省会展业的光 明前景。”陈俊旺说。
    对更多像张永伟和陈俊旺这样的业内人士来说,我省会展业的春天的确来到了。
    山西如何整合资源借势而为?
    省统计局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会展业法人单位85家,其中省会太原62家,其余则零星分布在除阳泉以外的9个市。与2004年相比,会展业已基本普及到各地市。
    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会展活动接踵而至,在提升三晋大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助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良好机遇,我省各相关行业该如何整合资源、术业专攻,以全力发展新的商业契机呢?
    其实,与我省相邻的河南省就是一个可学习的典范。为鼓励会展业发展,河南省会郑州市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品牌展会或重点支持展会进行培育、补贴或奖励,还重点支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大的国内外大型展会的引进和申办,同时用于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郑州也因此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十大会议中心等称号,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也与香港亚洲展览馆一起,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
    业内人士表示,与郑州相比,我省的会展业在政策扶持力度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议服务公司负责人认为,我省会展行业的发展思路应该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为主,发挥市场商业化的操作优势,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参与,并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省统计局服务业处专家也指出,我省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统筹规划会展业的发展,如我省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产业优势定位,大力发展煤炭及其延伸产品的会展。同时兼顾大同、运城、长治等城市,“因地制宜”营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聚集和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化会展环境。
    会展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不能忽视的是,会展也会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老百姓带来无限“商机”。“十二五”期间,太原市提出要打造国际性专业会展中心的目标,因此,随着本土会展业不断向专业化、全产业链大型化和集团化经营方向迈进,将实现“业业有会展,天天有会展”的局面。“我省的老百姓要学会从会展经济中找到挣钱的点子,善于寻求‘发财’的机会。几年后,当太原市民都能自觉向外界介绍晋商大会、能博会的时候,我省会展业也就成熟了。”刘晋萍说。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