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108国道出清徐入晋中,记者很快被身边的绿色所包围、吸引。这里便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酥梨之乡”和“中国玻璃之都”之称的晋中市祁县。在山西转型跨越的实践中,开放的祁县以其毗邻太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独特优势以及一流的政策环境,吸引了燕京、今麦郎、统一、伊利、雨润等国内大集团、大企业的入驻发展。
大园区、大县城、大旅游,正在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祁县。3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来到他曾经蹲点工作过的地方,对祁县的发展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祁县应该成为全省“三化一体”推进的一个典范或者示范县。如何围绕袁书记的指示,迅速推进祁县的“三化一体”工作?
“祁县无煤无焦,但祁县有文化产业优势,有农业产业基础优势,有地缘区位优势,有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优势,祁县‘三化一体’正是立足我们的优势,将全力打造一个生态祁县、绿色祁县、幸福祁县,将打造成108综合发展廊带上一颗璀璨的绿色生态明珠。”县委书记段燕翔向记者介绍祁县“三化一体”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
立足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把农业的传统优势转化为现代农业优势,昔日的“金祁县”展现出现代农业的新内涵
在祁县古县镇东城村,成片连栋的蔬菜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张勇告诉记者:“每个温室大棚投资近10万元,单棚每年的毛收入差不多6万,现在村里的妇女、老年人在大棚里干干活,不用出远门,每天能挣40元到70元,这成了她们的一项主要收入。下一步,这一片我们要搞不吃任何饲料,只吃菜草粮食的鸡、猪养殖,再用鸡粪、猪粪来种菜;这一片,计划搞农家乐、生态游。我们村离平遥县城就四五公里,东夏线就从村里穿过,客源不成问题……”站在东城村发展规划图前,张勇谈到东城村的未来,心里充满希望。
东城村是祁县重点打造的十大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尽管祁县自古就有“金祁县”之称,农业传统优势十分明显,也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但农业的总体现状还主要停留在传统农业上面。为真正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倾力实施“四个十”工程 (即每年建设十大精品酥梨、十大设施蔬菜、十大规模养殖和十大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园),加快推进祁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在国家农业示范镇东观镇,投资18亿元的晓义生态农业示范园和投资5亿元的乔家堡生态旅游园项目同时展开,分别已经完成投资2亿元,蔚为壮观的生态农业游正发展成为祁县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展示出生态祁县、绿色祁县、低碳祁县的特色和内涵。
“有产业、有产品、有基地,但缺乏规模、缺少精品、缺乏龙头带动。”这是祁县县委书记段燕翔对祁县农业现状的描述。
针对这一现状,祁县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于是,雨润2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恒兴果汁、华祁食品、汇鸿乳业、奥地利酥梨加工等企业开始落户祁县;与此同时,燕京啤酒、今麦郎饮品、统一方便面、红星白酒、伊利乳业的纷纷入驻也为祁县的食品加工业带来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影响。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投产,农产品的就地转化使祁县农业开始在更高层次带给当地农民更多的就业和财富。
“我们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全县农民人均一头牛、一亩菜、一亩半果。”祁县县长张鹏告诉记者。2012年,祁县的农民人均收入将突破11000元。
大园区承载,低碳、绿色产业引领,祁县的工业新型化在绿色中迅速崛起
东观镇在祁县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这里不仅有驰名中外的乔家大院,还有着正在兴起的晓义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乔家堡生态旅游园,正在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而省级经济开发区——祁县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崛起,使东观镇正在成为祁县新兴产业的聚集区。
从2011年开始,祁县县委、县政府在这片距太原仅40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宝地”,迅速启动了以“一区两园”为主要内容的扩区建设。不到一年时间,该开发区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展到15.2平方公里,前期6平方公里内的“七通一平”全部完成,变电站、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经启动……
“所谓‘一区两园’,‘一区’即新扩展的经济开发区,‘两园’一个是玻璃器皿产业园、一个是食品工业产业园,这是祁县工业的两大核心主导产业。旨在全力推进‘大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发展。”祁县县长张鹏进一步告诉记者,“在产业引进方面,我们选择高新技术、低碳绿色产业,全力打造低碳、绿色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投资3.5亿元的红海玻璃文化产业园,是省内首个玻璃器皿工业游项目,开辟了“中国玻璃之都”产业扩展的新领域。与此同时,统一集团在生产方便面的同时,还计划开设面食博物馆;燕京啤酒、今麦郎集团,则以生产线为素材对外开展工业游。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向三产延伸成为祁县工业新型化的一个新亮点。
总投资35亿元的南京鸿宇集团低碳产业循环项目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由该集团设计建设的总投资1.5亿元的东观污水处理厂,旨在建成中国污水处理的样板工程,树立中国污水处理的新标准。
“一轴两区”的“大县城”建设和以古城、大院、湿地公园为主的“大旅游”相互融合,整体推进,祁县的县域城镇化日益凸显
集众多优势资源而强势崛起的东观镇,与祁县县城区相隔仅十公里,中间隔昌源河而相望,108国道和省道东夏线横穿县城区和东观镇。
2011年以来,总投资3.75亿元的昌源河湿地公园工程到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2011年11月,这个全省首家依河流而建的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至此,以昌源河湿地公园为轴,以县城区和东观镇为两区的祁县“大县城”轮廓已清晰可见。
“‘大县城’是立足山西城镇化‘一核一圈一群’之大格局,作为太原都市圈密集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非资源型经济的城市定位的。”祁县县长张鹏告诉记者:“尽管祁县是财政小县,但在城镇化这个关乎祁县未来长远发展的规划上,一定要立得高、看得远。”
与此同时,正在实施的总投资11.3亿元的乔家大院升级5A级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昭余古城、昌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红海玻璃文花艺术园项目、晓义生态农业示范园、乔家堡生态旅游园,共同构成了祁县“一城一院三园”的“大旅游”格局。
而山西煤销集团投资110多亿元开发的、以国际会议中心和旅游区为主要内容的晋商文化产业项目,省文促会倾力建设的大晋中文化旅游核心区项目,将给祁县的 “大县城”、“大旅游”建设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产业是一个城市的血液的话,那么日益崛起的祁县大县城,将是一个富有无限生机、特色鲜明、魅力十足的文化、生态、旅游新概念。
晋中市委书记张璞对于祁县推进“三化一体”工作做出这样的评价:“祁县的‘三化一体’工作,体现出一个财政小县谋求高起点规划的眼界和敢于办大事的魄力,这点很值得学习借鉴。”
本报记者 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