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城西安水电站是大水网中晋中市东山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畅雪 /通讯员/武肖莉/摄
开栏语:山西大水网建设工程自2011年4月8日拉开序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1月19日—23日,本报记者参加的山西大水网建设采风团,对全省在建的三项大水网重点工程及已建成的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集中深入采访了解。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山西大水网建设采风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2011年4月8日,山西大水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这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源于我省缺水、水资源不平衡的现实。
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在全省水利部门的组织建设下,大水网建设各项重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我省掀起了兴水治水新热潮。
“两纵十横”惠及3000万人口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我省确定了大水网建设实施的主要思路。即,以保障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用水需求为首要任务,以纵贯山西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 (两纵),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通过河库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供应,丰枯调剂、结构合理,稳定可靠、配置高效”的供水网络,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
“两纵十横”中的“两纵”,指的是黄河北干流线和汾河—涑水河线。黄河北干流线,北起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南至运城市垣曲县马蹄窝,全长965公里;汾河-涑水河线,以汾河为主干,通过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将黄河与汾河连通,黄河古贤供水工程将汾河与涑水河连通,全长815公里。
“十横”即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包括大同—朔州线、忻州—阳泉线、晋中北线、吕梁线、晋中—长治线、黄河古贤—临汾—运城线、临汾—晋城线、黄河禹门口—翼城线、黄河—运城线、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线。
建设中的大水网工程,供水区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4%,覆盖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和长治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受益人口达3006万人。
三大工程组成大水网骨干
本次采风重点考察的东山供水、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等工程,是大水网建设的重点工程,它们构成了大水网的骨干。
东山供水工程位于大水网“两纵十横”中的第五横。工程位于晋中市,今年4月开工建设,任务是从清漳河和浊漳河调水向晋中南部的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和灵石5县市供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254.64公里,年供水量达11219万立方米,共设7座调蓄水库,总库容5415.65万立方米。
中部引黄工程,位于大水网的第四横,今年8月开工建设。该工程自天桥水电站库区取水,向4市16个县(市、区)供水,包括忻州市保德县;吕梁市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中阳、石楼、交口、孝义、汾阳9个县(市、区);临汾市隰县、蒲县、大宁、汾西4个县;晋中市灵石县和介休市2县(市)。工程输水线路全长384.5公里,年供水量6.02亿立方米。
小浪底引黄工程,位于大水网的第九横,今年7月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运城市,自小浪底水库取水向涑水河流域调水,是解决运城市的垣曲县、闻喜县、绛县、夏县、盐湖区5县(区)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生态用水问题的大型引水工程。工程引水干线总长59.6公里,年供水量2.47亿立方米。
这些骨干工程同已建成的和川引水枢纽工程、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坪上应急引水工程等一起,覆盖了我省11.5万平方公里的供水区域,多地缺水的状况将得到切实改善,黄河水流过之地,“苦水”也将变成“甘泉”。
大规模建设正在进行时
大水网重点工程输水线路总长856公里,其中隧洞长达530公里,为保证主洞正常施工还需增设施工支洞98公里,主洞、支洞合计隧洞长约630公里。由于大水网重点工程近半数隧洞深埋在地面500米以下,部分隧洞还需穿越煤层及泉域保护区等特殊地质结构区域,工程施工存在瓦斯、地下水多、岩爆等安全风险。
为确保大水网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施工单位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并将年度建设总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施工标段。开工前,省水利厅成立了山西大水网工程实施领导组,并设立多个工作组,重点对大水网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控制、招标监督等主要建设环节进行监管。为了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省水利厅从多个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提高大水网工程建设施工门槛,以“抓阄竞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等,为建设做足、做好了准备。
由于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省水利厅专门成立了大水网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课题攻关组,派出设计人员赴国外先进的调水工程学习考察,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对大水网骨干工程长隧洞施工、高扬程泵站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并在工程推进中,借鉴了其他省市的先进做法,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水网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各施工单位已累计完成隧洞掘进50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6%。
时值初冬,全省各地以大水网为龙头的水利工程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一项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单位手中化为神奇的画卷,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
本报记者 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