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大。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消费、增加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2 年,我省商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扩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7 亿元,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108 亿元,占到全省GDP 的比重较2007年提高1.3 个百分点,消费对山西经济的拉动作用成效显著。
2013 年,我省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流通业十大工程,加快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城乡统筹、主体多元、业态新型、功能完善的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
——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区工程。去年,我省大力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年销售额增加了50 亿元。今年,我省将集中连片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区工程,重点建设10 个集农产品集货、检测、预冷、分选、加工、冷藏、收储、配货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向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配送,打造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链条。
——万村千乡强网促优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具体措施。2012 年,我省提前超额完成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农村便民连锁商店3.5 万个,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0%,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2013 年的“万村千乡强网促优”工程,是以提高统一配送率为核心,加大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下乡,建设改造20 个县域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00 个具有分级配送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配送体系,巩固农村连锁超市全覆盖。同时,支持5000 个农家店配备POS机,推动农家店“一网多用”,增强农家店刷卡消费、信息发布及代办业务功能,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功能,让农民在村里也能享受到便利服务。
——社区便民商圈示范工程。在全省11 个中心城市打造业态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的“15 分钟便民商圈”,按照餐饮、购物、美容美发、维修服务、洗衣、照相冲印、再生资源回收、家庭服务等业态标准,推动各类企业发展社区网点,提升社区生活便利化水平,使居民步行15 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10 分钟可到达超市和餐饮店、5 分钟可到达便利店和各类服务网点,不用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类的生活服务。
——商贸服务集聚工程。在全省11个中心城市培育集聚效应显著、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中央商务区、商贸功能区、特色商业街,建设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良好的城市核心商圈。同时,在太原市打造长风商务区,在全省建设10 条特色商业街;在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发展4 大商贸物流集聚区。
——骨干流通企业“515”工程。流通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2013 年,我省将继续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5 个年销售50 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10 个年销售10 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50 个年销售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自有品牌开发和商品资源基地建设,发展我省品牌产品专卖店,培育老字号企业做强做大,让老字号焕发出新生机。
——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带来了生活的方便,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商机。今年,我省将大力推行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以侯马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载体,搭建山西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商贸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支持流通企业以实体店铺为依托,开办网上商城,重点培育5家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同时,创造条件吸引天猫、京东、淘宝、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或采购配送中心。
——中央厨房建设试点工程。推行中央厨房是实施标准化餐饮、集中处理餐厨垃圾的有效措施。2012 年,田森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中央厨房,对山西餐饮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2013 年,我省将努力做好中央厨房建设试点工程,支持大型龙头餐饮企业,建设原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加工、面向餐饮网点统一配送的中央厨房,带动发展标准化餐饮网点。全年新建或改造10个中央厨房,新建固定标准化早餐网点300 个,让山西人能够吃上安全、营养、放心的早餐。
——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目标。2013 年,我省将构建以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为中心,以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为支撑的家政服务体系,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优质、实惠的家政服务。在全省11 个地级城市建设和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每个市培育1-2家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好的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培育5-8 家中小型专业家政服务企业,全年培训6000 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高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条件。今年,我省继续建设集回收站(亭)、分拣中心、交易市场、加工中心为一体的废旧商品循环流通体系,重点推进太原、大同、晋城3 个国家试点和朔州、长治、临汾3 个省级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太原、晋中、大同、临汾、长治5 个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培育20 家大型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为山西的碧水蓝天增光添彩。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工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最大的安全问题。2013 年,我省将实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工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立1 个市级肉菜追溯管理平台和生猪屠宰企业、蔬菜批发市场、肉类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团体采购、全产业链企业7 个追溯子系统,落实经营者和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确保肉菜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十大流通工程,个个事关民生。2013年,随着这些工程的打造、建成,山西将掀起一股集热点消费、品牌消费、网络消费、绿色循环消费、便利消费和安全消费于一体的新的消费浪潮。以消费刺激内需,以需求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报首席记者崔晓农实习记者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