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我省财政“蛋糕”越做越大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3/1/16 10:55:04

■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650.4亿元,同比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16.4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761.5亿元,同比增长16.6%。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由2007年的1200.54亿元和597.8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650.38亿元和1516.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2%和20.5%;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7年的1049.9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61.47亿元,年均增长21.3%。

■财政“蛋糕”做大还得分好。2012年我省财政在加大民生支出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直接、时滞较短的特点,多种政策措施组合运用,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相当实效。

■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医卫、社会、就业、文化、体育、保障住房、社区事务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高达1487亿元,增长22%,占总支出一半以上,投入力度之大、群众受惠之多前所未有。

■近5年来,山西财政强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惠农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实现了由“取”到“予”的根本转变。特别是筹集资金600多亿元支持农村实施“十个全覆盖”,使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而可喜的变化。

去年全省财政收入预算圆满完成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650.4亿元,同比增长17.2%

    本报太原1月15日讯(记者 王晓华)记者从1月15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650.4亿元,同比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16.4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761.5亿元,同比增长16.6%。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调控稳增长促转型,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保民生,推进科学理财提效能增效益,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年财政收入预算圆满完成,支出统筹兼顾保障有力,公共财政当年实现收支平衡,各项财政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特别是过去五年,我省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由2007年的1200.54亿元和597.8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650.38亿元和1516.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2%和20.5%;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7年的1049.9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61.47亿元,年均增长21.3%。

    201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年“倒计时”开启之年,也是山西深化转型之年。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财政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支持转型综改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财政“蛋糕”做大还得分好
我省各级财政积极支持稳增长促转型

    本报太原1月15日讯(记者 王晓华)财政“蛋糕”做大还得分好。2012年我省财政在加大民生支出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直接、时滞较短的特点,多种政策措施组合运用,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相当实效。

    减负加力。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至国家高限,清理取消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左右。

    投资加力。拨付资金27.54亿元,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完成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20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对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给予补偿,支持实施了节能重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及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推进了全省65个黄河、海河流域县及重点镇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强化了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治理保证重点工程建设。据统计,全年累计筹措各类资金396亿元,有力支持了我省公路、铁路、大水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消费加力。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提高了公务员津补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优抚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财政补助标准,落实了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政策,为全省工薪阶层年减税17亿元。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认真落实价格调控基金、商品储备补贴及临时价格补贴政策,促物价稳定。拨付资金2.8亿元,支持实施了消费惠民政策和产品促销活动。

    政策加力。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2年省财政联合有关部门设立了小微企业扶持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强化了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扩大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全年拨付资金12.97亿元,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转型加力。各级财政以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支持22个产业转型园和科技创新园建设,对“一市两园”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园区转型项目给予财政奖励、贷款贴息或投资补助。建立园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绿色通道,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拨付资金34.5亿元,支持发展资源地区转型和接替产业项目494个,扶持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229个,对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和产品深加工予以贴息补助,新设立3只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组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开展“晋善晋美”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和景区开发建设。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结构调整。


唱响“民生财政”主旋律
去年省财政向民生支出1487亿元,增长22%,占总支出一半以上

    本报太原1月15日讯(记者 王晓华实习记者 李若男)省财政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据统计,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医卫、社会、就业、文化、体育、保障住房、社区事务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高达1487亿元,增长22%,占总支出一半以上,投入力度之大、群众受惠之多前所未有。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在保发展的同时,重点向民生倾斜,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民生财政”成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稳定器”和“调节器”。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去年,我省教育投入不断加码,投向教育方面的资金559.41亿元,增长32.1%,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7%,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统筹发展。与此同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86所,在70个县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21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实行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全部落实到位,建成50个省级中职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高校生均拨款标准由9000元提高到12000元以上,目前,全省高校新区基本建成。如今,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支出179.59亿元,增长12.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目前,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全省基层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60多万名住房困难户圆了安居梦。居有其屋,是中低收入者最迫切的需要。2012年,我省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住房保障支出86.81亿元,增长1.9%。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支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9万套,竣工18万套,又有6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不断完善的财政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有力缓解了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


强农、惠农、富农
省财政加大力度助“三农”

    本报太原1月15日讯(记者 王晓华 实习记者 李若男)近5年来,山西财政强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惠农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实现了由“取”到“予”的根本转变。特别是筹集资金600多亿元支持农村实施“十个全覆盖”,使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而可喜的变化。这是记者在1月15日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特别是2012年,省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小杂粮、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等10项扶持政策,累计达到50项之多,资金总规模达50亿元以上,补贴范围之广、含金量之高、受益农民之多前所未有。下达扶贫资金19亿元,支持实施吕梁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扶贫开发试点,完成290个村整村推进、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取得新成效,全省又有40万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支持农业增产增效力度不断加大。先后支持改造中低产田39.56万亩、治理大同盆地盐碱地4.0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5万亩;支持实施以“513”工程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发展4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

    此外,支持农村社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近累计筹措资金300亿元,支持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当年投入5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655个,总投资29.9亿元。清理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工作有序启动。成功争取成为全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省份。村级管理费提高到村均5万元。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今年起,省财政将继续围绕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支持农民多渠道增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


    2012年,我省对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图为即将竣工的长风西大街保障性安居工程。 本报记者 王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