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春节过后部分单位上班首日实录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2/17 9:52:47

 

    农历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在太原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看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图为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市民讲解房产手续办理流程。本报记者 王昕 摄

 

      省城各银行网点:吸收存款 正当时

 

本报记者 郝 薇 实习记者 李若男

 

    七天长假转眼已成过去时。2月16日,各行各业迎来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

    在首个工作日,金融行业作为服务窗口单位是否也如期恢复营业呢?2月16日,记者走访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及中信银行等省城多家银行了解到,银行网点大多已恢复营业。

    早上9点,刚走进中信银行长风街支行营业大厅,大堂工作人员便上前询问记者办理业务的类型,随后引导记者取号后在休息区等待办理。环顾四周,大厅里等候办理业务的市民并不多,营业窗口也并未全开。等候办理业务的人们,脸上并没有出现往日焦急等待的神情。“这些钱都是春节期间的营业额,那几天太忙也没来得及存。今天是上班第一天,赶紧存到卡上。”经营饭店的吴女士将厚厚一叠钞票从窗口递给工作人员。不到五分钟,吴女士拿着一张五万多元的存单离开银行网点。

    中午12点半左右,该营业网点的大堂经理透露,该支行从大年初三、初四就开始营业,因此上班第一天来办理业务的并不多。而整整一上午,仅有20多位市民来办理业务,大部分市民都是办理存款或者零存整取的业务。

    虽然上班第一天的人气远不如平日,但在网点等待办理业务的市民依然排起了小长队。在招商银行亲贤支行,记者了解到,该营业网点的工作窗口早已恢复营业且井然有序,绝大多数市民都是来办理存钱业务。在休息区,很多市民都领着孩子一同来办理业务。“我的孩子在春节里收了好几千元的压岁钱。可他年龄还小,我打算帮他把钱存起来,做个定期存款。”和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3岁,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也不会花。如果每年都能把得到的压岁钱存个定期,几年下来,到上小学时候足够缴学费了。

    而除了办理定期存款,一些家长还想通过帮助孩子打理压岁钱,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把压岁钱存到卡里就交给孩子自己保管,也让他从小学习打理自己的钱,慢慢学着理财。”准备办理定期存款的王小姐领着8岁的儿子在休息区等待。

    位于双塔街的中国银行内,一切情况几乎与年前无异,只是在上班首日有很多老年人排队。家住药材公司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在外地上班的儿女们今年都回太原过年,每个子女给他包了2000元的红包。每年,他都把孩子们孝敬的红包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点正式营业以来,来办业务的市民不是很多,基本已存钱为主。相比之下,取款的比例很少,ATM自助机不如往日繁忙。来办理存款的老年客户还喜欢咨询小额理财的相关业务。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喜欢存定期,不过金额不大,几千元到几万元,基本都是子女过年回来给的红包。

 

    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人员齐上岗窗口全开放

 

本报实习记者 刘业飞

 

    2月16日(正月初七)是蛇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走访太原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发现,各单位干部职工到岗到位热情高,全都在岗位上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

    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见到,虽然前来办事的工作人员不多,但是大厅的工作人员齐齐到岗,民政、卫生等窗口陆续有人过来咨询。

    大厅内一位办事的市民向记者介绍,他咨询一个民政方面的问题,本来打算过了几天来,可路过这里的时候见到政务大厅有人过来办事,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政务大厅,没想到很快就将自己的事情办好了。

 

省肿瘤医院:一上午接待700位患者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实习生 惠凤婕

 

    大年初七早晨7点半左右,位置比较偏僻的山西省肿瘤医院门口已经是车水马龙了:

    病情比较轻的过年回家的病人返回病房,等待医生8点钟例行的查房;因为过年拖延了看病的病人,赶着排队挂号;不少从外地赶来的病人着急地等着专家……

    汽笛声、人们相互招呼的声音打破了城市过年时的安静冷清。进入门诊大厅,人声鼎沸,炸开了锅似的。

    记者看到在每个挂号窗口排队的人们转了好几个弯,从东面排到了西面,保安人员不断过来维持秩序,好让人们尽快进行咨询、入院治疗。

    住院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肿瘤医院住院程序是先到门诊分诊部挂号看病检查,需要住院的,医生就会开入院证明,进行医保审核,交押金,到住院部进行入院体检,最后就可以到所入院病区护理站进行入住。

    据住院部张主任初步统计,2月16日,从早晨7点半到上午11点住院部接待了近700位病人。

    跟着一位在住院部登记后的病人,记者乘电梯来到9楼胸外科。护理站的护士热情接待了病人和家属,并根据病人要求安排一间向阳的房间。病人不到10分钟填写了几份手续后,护士带他们进入了病房。胸外科郭主任说,从除夕到初六期间,科里每天都有两个医生轮流值班,两到三名护士三班倒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第一时间送上需要的医疗服务。

    “每年正月十五以后是医院最忙碌的时期。今年年后上班第一天就达到高峰,医院接待病人量是平常的两倍。”在门诊分诊台,忙碌的郝护士一边告诉患者该往哪里走,一边抽空回答记者的问题。这位护士还说,越是这样,越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以尽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晋中市直机关:观看《一九四二》牢记执政使命

 

本报记者 郝光明

 

    2月16日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没有了往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没有了你来我往的拜年问候活动,一大早,晋中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在榆次文化艺术中心一同观看了影片《一九四二》,以此作为上班第一天的第一项工作。

    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一年的工作,晋中市委书记张璞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通过观看影片,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牢记执政使命,在面对各种考验时,要深思、慎知我们的责任,要奋发图强,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工作是为了谁,当以什么样的工作姿态、什么样的工作业绩来回报人民。希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表率,以新的姿态、新的干劲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在全省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打造晋中特色。”

 

潞城市审计局:召开“收心会”投身工作中

 

本报记者 王晓华 通讯员 石玉岗 刘婧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2013年新春佳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潞城市审计局立即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收心会”,着重安排新年学习和工作计划,确保新年再创新业绩。

    该局领导要求,全局审计人员要及时调整心态,收拢心神,不打年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一要坚持用十八大精神统领指导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这条主线,切实提高审计执行力。二要抓好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两条生命线”,突出关键环节,实行动态跟踪,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着力打造审计质量“精品”;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打造审计铁军。三要突出“四条业务线”,即财政预算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要认真落实“四个一”,即培训学习,每周一“讲”;出勤纪律,每月一“晒”;岗位练兵,每季一“考”;优秀项目,每年一“评”。充分发挥审计正能量,为潞城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钢集团:炉火正红机声隆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2月16日,大年初七,职工上班的第一天,记者来到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只见炉火正红,机声隆隆,一派热闹的生产场景,春的脚步已跨入了这个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吹绿了十里钢城。

    早7点整,在太钢炼铁厂4350m3高炉炉前,设备一尘不染,现场整洁有序。上白班的工人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岗位进行交接班,7点半,大家准时参加班前会,作业长在强调安全的同时,把上个班的工作情况、铁水沟的温度、本班要执行的铁口打泥量、耐火材料的侵蚀度等指标一一指明。8点,红红的铁水从一号铁口中奔流而出……

    走进太钢热连轧厂2250mm生产线时,隆隆的轧机声如雷贯耳,伴随着“热雾”的升腾,火红的钢带如脱缰的野马般从眼前的轧机上飞速穿越。这里没有节日的休闲气氛,又好像每天都处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有几位身穿“太钢蓝”的职工手持手电筒正在轧机旁精心点检。操作台上,几位职工正在专心地操作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工作状态中,早把过年抛在了脑后。

    在太钢能源动力总厂的生产现场,呈现出一幕幕热情高涨的生产繁忙景象。在电力系统工作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作业区主管正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分析即将到来的春季预防性实验的筹备工作;在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的操作间里,职工们神情专注地在视频监控室中操作设备,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井然有序的技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们正紧张施工,为了技改任务的提前完成而努力。

    太钢炼钢二厂职工已从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走出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一位一线工人说:“2013年已过去整整一个半月了,如果大家稍有松一松、放一放的思想,第一季度的任务就很难完成,就会影响全年生产大局。我们要迅速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节后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在太钢不锈钢管公司挤压机生产现场,几位工人正操作着设备,加热、扩孔、挤压,几分钟的忙碌,一根火红的钢管从挤压筒缓缓挤出,冲洗、冷却、吊运,每一步操作流程都井然有序;在精整作业区生产现场,安全主管正带着各作业区安全员进行互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确保每位职工安全地投入到年后工作的第一天。

    走出厂房,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眼前浮现的是一张张认真严谨的面庞、一个个专注凝目的眼神及一处处欣欣向荣的生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