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疯了”到“卖不动”,从“降价卖”到“打折送”……
蛇年春节期间,记者对我国各地烟花市场进行的调查表明,超过八成以上的烟花终端销售市场“亏本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公款压缩”是导致中国人喜爱的烟花春节“黄金市场”大幅度萎缩的关键,网络监督的正能量也是春节“无烟中国”的重要推手。
八成烟花
销售摊铺“巨亏经营”
记者在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进行的调查表明,超过80%的烟花销售摊铺承认“亏本经营”,有65%的属于“巨亏经营”。
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三,记者加入“烟花销售摊位”“烟花批零专卖”等数个专职销售烟花爆竹的网群、微信群中,并通过电话采访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的989位烟花生产销售商,结果发现,超过80%的烟花销售商认为:“今年看错了市场,销售量大幅度缩水!”承认亏本在一半以上的销售商比例高达45%,亏本在三分之二以上的销售商达30%。
南宁厢竹大道商贩陈瑛子说:“我进的都是销往国外的优质烟花,无论是颜色、花式、安全性都很高,但就是卖不动。从年前到现在,才卖了不到三分之一。余下两天,如果再卖不动就只能留到清明祭祖时用了。”
“公款压缩”
导致烟花销量锐减
众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销售商告诉记者,公款消费的压缩是导致整个蛇年烟花销售市场“大幅度萎缩”的重要因素。
烟花销售大户何群栋告诉记者,烟花爆竹销售市场的主要支撑力是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有权力的事业单位,销量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七成以上。
何群栋说:“为什么烟花销售摊点都喜欢毗邻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因为这些单位都喜欢‘讨头彩’,正月初一、上班第一天、正月十五……都是最重要的销售‘时间点’。”
众多烟花销售大户坦诚:“中央八项规定一声令下,不仅刹住了‘吃喝送礼风’,同时也刹住了‘公款烟花风’。”
烟花销售大户郑宏礼说:“以往凭我自己和单位的关系,每年都能开出少则50-60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销售发票,今年连10万元都开不出来。”
记者采访时发现,即便是在县乡一级的政府、事业单位,多年盛行的“开门炮”鲜有发现。网民们认为:网络正能量的监督是推动蛇年春节“无烟中国”的重要动因!
记者随机采访的广西各地市20多家单位均表示,今年的单位开销中,完全没有“燃放烟花”一项的开销。这些单位办公室负责人甚至表示,别说没这项开销,就是有也不敢放。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下属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办公室人员透露,整个集团公司包括所属企业近50家,总共有2万多人,2013年春节的“团拜会”就是不到一个小时的视频会议,公司里的聚餐没有了,年会没有了,就连庆祝新年的上万元烟花爆竹的开销也全部压缩了。
多位厅局负责人均表示:“现在最怕的就是网络监督,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将单位燃放烟花爆竹的场面一曝光,单位就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也有不少网民认为,少了公款消费的烟花爆竹仅仅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动力,还在于尽快公开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消费现状,将纳税人的钱“透明公开”,才能让“阳光下的权力”监督“阴影中的腐败”。
新华社记者 何丰伦
漫天烟花怎比点点繁星?
雷清明
又到元宵节,三晋大地的“主人”又准备“挥霍”一次夜空——
“姹紫嫣红,腾飞忻州”的南北呼应放礼花活动,将于正月十五20时在忻州城北和城南同时燃放礼花。
“绚丽晋城”大型焰火晚会,将于正月十五晚分别在晋城市城区花园头、西上北环街西段及北石店镇三处地点同时燃放。
阳泉焰火晚会将于正月十五晚在桃河公园城区段河滩内举办。
太原尖草坪区大型元宵节焰火晚会,时间约为30-40分钟。
……
都说山西人“抠”,可实践证明有比山西人更“抠”的——
广州:连续18年举办春节焰火晚会从今年起停办。
大连:今年取消了烟花爆竹迎春会和迎春游园灯会,往年每场焰火晚会中烟花爆竹花费在100万元左右,燃放时间为25分钟。
郑州:宣布取消举行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不放、少放烟花爆竹。
……
这些地方为什么停办延续多年的焰火晚会?出于环保和节约的考虑是共同的原因。
其实,这两方面的考虑,山西各地比全国其他地方更显得急迫更有必要,不是吗?
当然,我们不能说焰火晚会一点儿价值没有,它毕竟为三晋大地冬季单调的天空增添了些许斑斓的色彩,为因寒冷而孤寂的大街聚集了海量的人气……
但是,真正会过日子的当家人都知道,钱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烟花烟花满天飞,你为谁妩媚?”
众所周知,这种“妩媚”不是免费的,不仅要动辄会花上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之巨,并且还要耗费公安、公交、环卫等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我们山西真的有那么富裕吗?真的有那么精力过剩吗?“三农”、看病贵难、校车、上学难、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都解决好了吗?
再者说,夜空,本来就是星星和月亮的主场,我们应该合力为它们创造一个“表演”的空间,而不是寻找一个昙花一现的、留下满天灰尘的替代者。
山西博物院举办 “年味灯笼DIY”活动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2月24日,山西博物院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年味灯笼DIY”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小朋友和家长参与,40位预约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听博物院老师讲解了中国“张灯结彩”的灯笼发展史,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元宵节“年味灯笼”。
此外,春节假期之后,山西博物院配合《文明的足迹》特展的常设活动“识文刻字”也正在举行。

上图:小朋友在山西博物院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灯笼。
本报记者王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