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潞安年产1GW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是我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56个重大工业项目之一。
全球的光伏产业在2013年几乎都遭受程度不一的打击,其中因为欧美举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壁垒,我国光伏产业成为此轮行业“低迷”的重灾区。
面对整个国际国内形势的“低迷”,我省却频频做出令外界大跌眼镜的动作,山西此时开始了逆势布局。
今年春节刚过,由山西纳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15亿元的5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程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开工,这是继2012年12月26日,北京远方动力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孝义投资50亿元开工建设5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后,一个月内我省布局的又一“千亿光伏产业园区”重点项目。
在内忧外患的不利形势下,山西光伏产业缘何逆势布局?其逆势而上的底气何在?
山西优势
“我省有蕴藏丰富且品质较高的初级原材料、充足的电力等资源,还有人才技术等,这些都成为向光伏产业渗透的动力。”省经信委节约能源处处长张占祥告诉记者,“这些优势是其他省市区所不可比拟的。”
近年来,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我省光伏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地处我省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让国产多晶硅片铸锭炉等设备可以与进口设备一争高下。这一重大成果,不仅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而且为发展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提供了设备技术支撑。
潞安集团被业界称为中国光伏“最具成长型企业”典型样本,他们拥有与德国森特塞姆公司合作的技术优势,该集团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项目的主要产品是纯度达到99.9999999%的多晶硅,能够生产这么高纯度的多晶硅,长治潞安在国内尚属首例。
从资源方面说,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我省具备太阳能辐射和硅矿资源优势。我省西部高纯度的硅矿储量充分,还有优质的石英砂原料,为光伏产业的上游市场造就了能源优势。长治地区硅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氧化硅含量达到99%,仅平顺县硅储量就在60亿吨以上,居亚洲第一。我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个小时,日照百分率在50%—60%,为太阳能光伏市场的逐步繁荣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另外,发展光伏产业,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动力,我省拥有可靠、充沛的电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转型之需
“煤炭一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结构不均衡,太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企业。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有代表建议发展光伏产业,在广大农村推广太阳能电池新能源的提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省经信委投资处处长杨永辉对记者说。
目前,我省已经并网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有山西国际电力的右玉右卫光伏发电站(1万千瓦)和平鲁阻虎发电站(0.5万千瓦)两户,2012年发电量分别为1465万千瓦时和666万千瓦时;省经信委已办理并网批复的项目有大同县协鑫光伏发电站(2万千瓦)一户,预计今年7月份可以投产。大唐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天镇环翠山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我省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8月份可投产发电。
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形成发电能力32亿千瓦时,占全省自用电量的1.6%。杨永辉认为:“山西的光伏产业注定是逆市起步,这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其实,尽管光伏产业近几年有一些‘风吹草动’,但山西一直没有松手。”
目前在建的大型项目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1GW/年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项目采用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覆盖了除高纯多晶硅以外的全部光伏产业链,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晶体硅棒和硅锭、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等。该项目是我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56个重大工业项目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9月全面建成投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期工程已经奠基。2012年,他们加强与华电、大唐等大集团合作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实现由单纯的卖产品向既卖产品又做工程转变,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6.7亿元。
目前太原、吕梁、运城等市也已积极投资可再生绿色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电池产业。
逆势布局
2011年,在大同开建的3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引起广泛关注。
“世界硅王”保利协鑫集团与“世界制造之神”富士康科技集团决定联手在大同市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项目,并于2011年7月签署了有关合作项目新型能源产业项目的合作书,包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模组、太阳能电站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约800亿元。目前,这一新能源产业项目中的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在紧张推进,相关准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该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
“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将山西建成全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2012年至2015年,光伏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光伏电站都将进入推广应用期。
虽然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形势低迷,但杨永辉认为,政策对于行业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我省将发展太阳能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中,这将有利于我省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
由于欧美市场“双反”对行业的压制,打开国内市场成了解决行业下游需求的出路,针对目前分布式发电的规划已经陆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供需面2013年将有所好转。
本报记者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