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2010年,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这个理念赢得一片叫好声。
当“新山西”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轮廓初露端倪后,山西赶超和跨越的“人”形布局也随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时间推进到2013年1月,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小鹏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建设,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如今,“一核一圈三群”的房地产开发运行到何种情况?
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2012年,太原都市区开发投资完成396.8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上年回落7.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太原都市圈开发投资完成514.4亿元,同比增长17.8%,增幅比上年回落9.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晋北城镇群开发投资完成207.3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幅比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晋东南城镇群开发投资完成117.1亿元,同比增长34.4%,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晋南城镇群开发投资完成111.7亿元,同比增长35.9%,增幅与上年持平。
“太原都市圈开发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表示。
记者了解到,房屋新开工面积和购买土地是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两个重要因素。2012年,太原都市区企业购置土地面积1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3.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都市区分别比晋北城镇群、晋东南城镇群和晋南城镇群低118.9、41.2和19.9个百分点,占全省企业购置土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5.5%下降到17.2%。
此外,2012年,太原都市区房屋新开工面积100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7个百分点,分别比晋北城镇群、晋东南城镇群和晋南城镇群低35.4、9.4和24.9个百分点,占全省房屋新开工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7.5%下降到24.0%。
“让人高兴的是,太原都市圈商品房销售面积已实现恢复性增长。”省统计局专家表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也不是把农村复制成城市,而是需要在保持乡村文化的同时,赶上城镇化的进程。在此前提下,太原都市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2年,太原都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8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太原都市圈商品房销售面积6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晋北城镇群商品房销售面积19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晋东南城镇群商品房销售面积22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晋南城镇群商品房销售面积34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0%。
省房地产业协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省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在2006年才突破200亿元,去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虽然近年来投资在逐年增加,但投资依然偏小,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一直在9%—10%之间徘徊,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经济要转型,必须改变房地产投资占比份额较小的现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尽快改变城乡面貌与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对此,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也指出,当前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最突出的特点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任务、房屋施工规模继续扩张、商品房销售量稳定增长、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增速扭负为正,但投资总量、增速均处于全国及中部六省较低水平,中小户型住房供应偏低、房屋竣工率创历史新低、开发企业资金保障度持续走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省房地产开发业应重点围绕构建“一核一圈三群”的发展战略,借机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