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来自省中小企业局的数字显示,2012年,全省11.27万户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5243亿元,同比增长18.14%,高于全省GDP同期增速8.14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3.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5.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依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这一问题首次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胡荣华介绍,突出表现为企业数量少、经济总量小。全国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占到GDP的比重约为60%,而我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7个百分点。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无论是企业户数、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与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有很大的差距,在周边省区和中部六省中都排在末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从谋划战略布局的高度,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工信部将“扶助小微企业发展作为2013年转型升级‘6+1’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从省级层面来看,《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实施‘小巨人’提升工程,促进中型企业快速成长。实施‘星火’培育工程,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型企业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记者了解到,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太原、大同、长治等市也先后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达50余件。
这一切无疑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发展依然处在黄金期、转型期和提升期。对于我省而言,需要抓住这难得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扩规模、提质量、重创新、促转型、强服务、优环境,积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体系,努力推动全省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