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太原人吃水的汾河水库。 本报记者 李威威 摄
前不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打趣道:“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在两会期间,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等部门纷纷发声,加强防治,刻不容缓。
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她的清洁程度如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为此,本报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前去探访汾河流域太原段的水质情况,回答你我共同关注的问题。
时间:3月20日上午8点整
地点:山西经济日报社门前
人物:调查小组全体成员
这一天,天空晴朗。调查小组全体成员在报社门前集合,将前去汾河入并口的娄烦县调查采访。
采访的心情也是比较忐忑的,面对未知的采访任务,记者既希望可以调查到独家的新闻,但同时也很害怕汾河像山东潍坊地下水那样,出现让人担忧的情况。
出发前,老记者强调:“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秉承尊重事实的原则,如实报道。”
带着使命与责任,记者一行四人踏上了探访汾河入并之旅。
时间:3月20日上午10点30分
地点:娄烦县下石家庄村口
人物:曹来云(71岁)
从古交下了高速路,记者一行就一直沿着汾河走。为了防止走错,记者一路走一路问。来到下石家庄的时候,一个分岔路口横亘在记者面前,向左还是向右,让人犯了难,记者当下决定到村里问一问。
“要去娄烦啊,左边那条路比较近,可是前方在修路过不去,你们只能走右边这条路了。”71岁的当地村民曹来云说。
说起吃水的话题,曹大爷这样说道:“我们原来在汾河水库坝里住,吃的是坝里的水。1958年修坝的时候我们就搬到下石家庄了,现在吃的是坝里的渗水。一直都是吃坝里的水,挺好的!”
时间:3月20日上午11点05分
地点:娄烦县上静游村
人物:孙晓春(28岁)
对照着地图,记者一行来到上静游村,这里应该是汾河水进入太原地界的入口处,记者随即下车找当地的村民们求证。
“这里前面那条河是岚河的入口,再往前才是汾河的入口,离这边还有一大截路呢。这样吧,我给你们带路。”热心的村民孙晓春上了记者的车一同前去。
“我觉得我们娄烦县现在基本上没有工厂,以前的铁厂、焦化厂什么的,好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就拆了。我们现在都在搞环保,生活垃圾不让往河里倒。前几天,村里不知道谁还让去种树来着。”孙晓春是个健谈的小伙子。
一路上,记者看到了汾河两岸到处是新栽的树木。还有新立的警示牌这样写道:“保护水源地,环汾河水库的省道古岚线、岚马线、县道罗马线,禁止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
时间:3月20日上午11点10分
地点:娄烦县汾岔汾河大桥
人物:孙晓春
“这里就是汾河水太原地界的入口处了。”孙晓春手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水告诉记者。
看着河沿光秃秃的树枝,无半点绿色的田野,仿佛只有流动着的河水在提醒人们,现在已经是春季了。
蹲下身踩着河流沿岸的石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准备灌水取样。刚把瓶子浸到水里,记者便浑身打了一个冷战,好凉的水!估摸着大概有摄氏2、3度的样子,水是刺骨的冷,采完样水后的两分钟内,记者还不能从刚才的冰冷中回过神来。(下转第二版)
“这汾河水不愧是黄河的支流,沿袭了黄色浑浊水的精髓,可是这样的水能喝吗?”采集水样的记者问道。可以明显看到,采集的样水是比较浑浊的。
“其实里面大多还是沙子,放一放等沉淀了,水自然就清了。” 调查小组的组长说道。
周边村子是喝什么样的水呢?不会是记者手中拿的那瓶水样吧?
时间:3月20日上午11点30分
地点:娄烦县河岔村
人物:郝志明(77岁)
取完水样,返回的途中记者路过取水样的河岔村,调查小组决定下车采访当地的村民。
“我们这大队的井已经50多年了,附近这一片的人都用这里的水。村子里一共有5、6口这样的井,我们1000多号人都用这井水。”村里精神矍铄的老大爷郝志明说。
一起的几位大爷热情地拿来桶就要给记者打水喝,对面院子里的大娘也拿出水瓢和碗。“这种感觉真像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喝水的场景呢,呀!这水还有点甜呢,不过好像有股土腥味。”记者边喝边说道。
“山上有个矿泉井,一般有劳力的人,都会到山上挑水喝,而这里的水通常供日常使用。我喝这口井里的水都多少年了,你看我的身体。”郝大爷自豪地说。他牙齿大部分都在,并且耳不背,走路特精神,讲起话来也很条理,乍一看,根本不像是一位77岁的老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百姓认为,这个流域的汾河水的水质应该没有问题,不知道汾河水再往下走,会不会受到污染呢?调查小组继续前行。
时间:3月20日下午14点30分
地点:汾河水库管理局
人物:张宏斌总工程师
“我们平常喝的水就是水库的渗水,不光是我们,周围三个村子都是喝这样的水。这个水不需要任何的处理加工,直接就能饮用。前几年,我们还拿着水样到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过,完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了。”汾河水库管理局的张宏斌总工程师如是说。据记者了解,汾河水库的这种渗水是正常现象,并不影响水库安全。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汾河水库沿岸的村民都在饮用水库渗出的汾河水,而且多少年来,附近村民的身体都很好,没有因为饮水而产生疾病。
“太原人吃的水就是咱们这汾河水库(汾河一库)的水,这个饮用水是通过专门的管道,直接输送到太原的呼延水厂,再经过加工处理,成为太原人们的日常饮水。退一步说,即使输送的沿途遇到地表污染,也很难进入到这个专用管道内,太原饮用水的水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张总告诉记者。
“我的家就在太原,咱喝水不为别人考虑,也要为自己考虑吧!我觉得这里的水,还不错。”张总打趣道。记者随即拿起杯子喝了几口这里的水,果然有点清甜。
随后,记者一行参观了太原市水源地的取水点,只见青绿色的碧波一望无际。这里防护措施严密,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据介绍,太原市环保局在这里安装有一套自动检测设施,24小时自动向环保局传输实时水质信息。
时间:3月20日下午16点30分
地点:娄烦县古交市交界处
人物:调查小组全体成员
从汾河管理局出来,记者一行继续沿着汾河往太原走,在娄烦县古交市的交界处,记者又进行了规定动作——取水样。这里的水不再像汾岔汾河大桥下流得那样急,但也同样冰冷。水样的颜色,跟第一个水样相差无几,但是是否含有什么其他物质,记者就不得而知了。
一路向太原走,记者发现娄烦县汾河流域旁几乎没有工厂,天空的颜色由正蓝色逐渐变为湖蓝,再到浅蓝;河里的水也由清变浊,并且水里的杂质也愈加“丰富”起来。
时间:回到太原后的一周时间
记者积极向有关机构求证,被告知所采水样方式不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无法给出权威结论。专业人士称,2012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尚未公告,但可以参考上年标准,一般来说,汾河水质情况变化不大。
记者在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网站首页查到《2011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公告显示,2011年汾河共监测11个断面,其中忻州雷鸣寺、忻州河西村2个断面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太原汾河水库出口断面符合Ⅲ类水质标准(Ⅰ~Ⅲ类为水质优良);太原上兰断面符合Ⅴ类水质标准(中度污染为Ⅴ类)。2011年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水质达标率为86.9%。其中:太原、大同、长治、晋城、朔州、忻州、晋中、运城、吕梁9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本报记者 郑亦工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