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煤炭网最新消息,由于一些积极因素支撑,在经历13周的阴跌之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终于在本周(3月20日至3月26日)走平,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18元/吨,与上周持平。
这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连跌13周之后,带给清淡市场的唯一一丝慰藉。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产能、有效产能、煤炭产量过剩的形势将继续存在,市场供过于求,再加上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等因素,都对煤炭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继续推动煤炭价格的下滑,给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更大的压力。
供大于求形势未改变
截至3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总量为7914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23天,表明存煤量虽有下降,但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数量仍在高位。
煤炭行业专家李学刚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动力煤市场供需低迷,成交清淡,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平衡状态。
库存高企成为煤价长时间处于下行趋势的贯穿因素。据统计,环渤海地区的北方四港煤炭目前的库存总量约为2014.3万吨,下游六大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总量为1663万吨。专家指出,以六大电力企业平均日耗约为69.6万吨为例,1663万吨的库存,可用天数约23天。
今年情况与往年不同,用户提前存煤,大力增加进口煤,很大程度上补充了资源,造成国内煤市并不紧张,抑制了煤价的飙升。随着天气转暖,北方取暖季节即将结束,南方民用电也在减少,耗煤量减少,用电负荷主要依靠工业用电。而电厂高库存和提前存煤的方式,促使下游消费企业存煤长期仍将处于高位,即使遇到铁路检修和极端恶劣气候影响,也不会出现煤炭告急现象,更不会出现拉闸限电和缺煤停机的事情发生。
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市场趋好的情况下,用户高库存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煤炭价格,促使市场仍呈供大于求态势,买方市场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储煤基地缓解紧张局面
我国煤炭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导致煤炭运输距离不断延长,煤炭供应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建立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提高应急调运能力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
为缓解煤炭运输紧张局面,国家鼓励在南方有条件的地域和港口建设大型储煤基地,2011年,发改委安排神华、中煤、平顶山、淮南等10家煤炭企业,秦皇岛、黄骅、舟山、武汉、芜湖等8个港口,作为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承储企业和储备点。北京、山西、山东、湖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纷纷提出了建设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的规划,部分煤炭储备基地项目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运营。
“十二五”期间,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及华中、西南等地区,纷纷加快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煤炭储备基地的大量建设和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煤旺季时的煤炭紧张局面,平抑了煤价。
进口暴增低价冲击
库存压力尚未得到善处,进口煤低价冲击也为国内动力煤市场“添堵”。
近几年来我国对煤炭进口持鼓励态度,逐步取消了煤炭进口关税,而国际煤价大幅下跌,国外煤价格优势吸引了贸易商的眼球,促使进口煤大量增加。
秦皇岛煤炭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和2月份中国进口煤炭(含褐煤)逐月回落,环比分别下降13.0%和23.7%。虽然煤炭进口量从高位回落,但今年前两个月的煤炭净进口量仍高达5259万吨,同比增长38.5%,挤占了国内动力煤的市场份额。
截至3月15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兹港以及欧洲三港动力煤价格均不同程度下跌。以5500大卡热值煤到广州港为例,澳大利亚进口动力煤到港价位620元/吨-625元/吨,比山西到港价低35元/吨-4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国内电力需求萎缩和动力煤炭价格下滑,近一个月来,国际煤炭价格也呈现涨少跌多的格局。
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是:竞争更加激烈,价格进一步下滑,企业效益继续下降,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煤炭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煤炭企业必须做好艰苦创业、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准备。
本报记者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