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从古交到汾河二库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4/3 8:38:24

 

水利旅游已成为汾河二库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记者 李威威 摄

    3月27日上午9点整,记者一行再次踏上汾河入并之旅,前往古交市调查,作为我省能源重化工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交市,流经当地的汾河水会是怎样的呢?

    一路上,记者见到通往古交的高速路两边,不时可见“保护水源,安全驾驶”、“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省城水源”的宣传字样。

    时间:3月27日上午10点15分

    地点:古交市闹沟桥

    人物:调查小组全体成员

    “哗啦,哗啦……”在桥边上就听见汾河湍急的水声,记者跟着水声去找寻下到河岸的路。从桥的一侧沿着土坡下去,就看到一条宽约20多米的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

    正是上游汾河水库放水支持下游春浇的季节,所以深绿色的河水流得很急。同行的一位酷爱游泳的同行说道:“这里的水,还算干净,要是游泳大概没有问题,就是太危险了。”

    在河岸边走路就要小心了,因为记者看到一个个坑,若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这坑里。这一个个坑呈直圆柱形,直径大约50cm,深有50cm,看上去,这里是要栽树了。

    终于到了河边,河道的两边只有踩在石头上,才不会有踩在软泥上要下陷的感觉。又到采水样的环节,记者拿出准备好的瓶子,河水还是很凉,明显感觉到比上次在上游狮子河采集的水样要清一些。

    两周前,记者一行在闹河桥上游的古交市狮子河采集了水样,所以这次就没有往上走。那次,在狮子河桥下采集的水样与这次采集的水样差不多清澈。但是感觉却大不相同。

    狮子河的河道较窄、河底有很多黑色淤泥,河水虽然比较清,但是河水上面浮着一团团类似绿藻的生物。在春寒料峭的时节,岸边的树还没有尽情吐绿,而河里竟然有这样的绿色生物,让人不可思议……

    孱弱的狮子河无言地流去,它的前方就是奔腾流淌的汾河。

    时间:3月27日上午10点30分

    地点:永树曲村

    人物:村支书李三青、村委主任李建忠

    沿着汾河水往下游走,记者一行来到永树曲村。

    “我们现在都喝自来水,路那边的汾河水一般都是用来浇地的。”住在村委会旁边,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妈说道。“老早以前,我们这有口井,我们都喝井里的水,现在井里的水不能喝了,我们都喝自来水管里的水。”大妈解释着。

    记者来到永树曲村村委会,说起吃水的问题,村支书李三青说:“好多年前我们是打井喝汾河水,后来由于村子上边开了几个企业,对水质的污染比较严重,我们就不再喝井里的水了,现在喝的都是从娄烦引来的水。”

    村民们反映,使用汾河水灌溉对这里的农作物生长,没有什么影响,村委主任李建忠说:“我们村总共占地有2000亩,650人,村子里基本就没什么地,大部分村民生活都靠外出打工。”

    记者向他们打听,附近的汾河上有没有什么污染源,村民和村干部都说不知道。

    据悉,永树曲村过去有个洗煤厂,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关门好几年了……

    时间:3月27日上午11点20分

    地点:古交市滨河公园

    人物:李德堂(60岁)

    “除了比太原的滨河公园小一些,这里滨河公园的空气还要比太原的好,天也比太原蓝呢!”同行的记者感慨着。这里的汾河,湍急地向前流,可能裹挟了沿途的泥沙,河水带着泥土的浑浊。

    “你们来的这个时候挺好的,正好上面水库要放水供农民灌溉,所以公园里的水量比较大,看上去比较漂亮。”1978年来到古交当兵的李德堂,在这里一呆就是35个年头。

      在公园里,有晒太阳的游人,有在河边锻炼的大爷大妈,而李德堂就是带孙女到公园玩耍,碰上记者一行。

    “我记得很清楚,我是1978年6月10日来到古交的,刚来的时候,古交啥也没有,就是记得水特别的清,夏天的时候,我们几乎每天来河里洗澡,吃的就是这汾河水。”回想起当年,李大爷脸上挂满幸福。

    “现在是什么都有了,但是水质可是不如以前啦。这河里的水,是从七八年前变清的,以前汾河水里都是黑煤泥。主要是因为河流两边有各种用煤的厂子,还有很多人私挖滥采,他们都把污水排放在河里的缘故。”李大爷分析道。

    说起现在的流经古交市区的汾河水,李大爷也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你也能看见,这水虽不及80年代那会儿,但是比前几年好多啦,古交沿着汾河有许多煤矿和煤焦企业,但是这几年政府关了一些,市场不景气倒闭了一些,所以现在市区里基本没有什么厂子了。这一段时间,这里的水质很不错了。每天早上和傍晚,有许多人在公园里跳舞。”

    记者在古交滨河公园随机采访了几个游人,他们也都不知道附近有什么污染源。

    时间:3月27日上午12点50分

    地点:汾河二库管理局

    人物:副局长杜旭东

    汾河经由古交,向着太原市区前行。记者一行继续跟着汾河前行。

    蜿蜒的盘山路两侧是漫山的桃花,峰回路转,就在怪石嶙峋、奇峰突兀的群山之中,“世外桃源”般的汾河二库一下子出现在记者眼前。青绿色的碧波让人心动。

    “汾河二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为水库的建成,将太原防洪的标准,由抵抗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汾河二库管理局副局长杜旭东自豪地说道。

    据介绍,目前汾河二库的水从扫石村流入,一直到从兰村流出,基本没有污染。以前,汾河二库水质主要是受上游煤矿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而现在基本没有煤矿的污染,水质主要是受来自上游的生活垃圾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会通过拦网、巡逻队对水体进行简单的保护,每年投入的人力都不小。”杜旭东说道。“前几年,我们内部检测,汾河二库的水已达到地表水三类的标准,并且有些指标还达到了二类地表水的标准,完全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当然,具体的数据,还要以环保部门的检测为准。”

    据悉,这里的人们平常都吃库区附近的井水,这是兰村泉的裂隙水,但归根结底还是汾河二库的水,只不过经过了岩层的层层过滤。

    “我们的水质没有问题。”杜旭东说。记者喝了一杯这里的水,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常。

    杜旭东还特别提到,自从省政府开始建设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后,上游段扫石——上兰的河道渗漏补给量增大,这样通过增加补给减少排泄,2007年—2010年兰村泉域岩溶水位回升3.07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汾河二库并非饮用水水源地,因而也允许旅游业在这里发展。虽然只是早春时节,而且不是节假日,但还是有不少游人进入汾河二库景区游玩。

    幽深的峡谷,曲折的水库,加上与太原市近在咫尺,使得这里在节假日成为太原新的旅游热点。

    人们来这里,说到底,还是为欣赏那一湾清澈的汾河水……

 

 本报记者 郑亦工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