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本地菜大量上市 省城菜价应声而降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4/6 12:12:11

    随着天气的不断变暖,蔬菜品种逐渐增多、供应量增长,全国蔬菜价格大幅回落,在我省,许多蔬菜价格普遍下降。其中,叶类蔬菜价格降幅明显,降价幅度达到两成以上。

    蔬菜价格回落 市民受益

    4月5日上午9点,记者在太原市河西蔬菜批发市场看到,虽然已经过了菜贩们集中采购的时间,但前来购买蔬菜的市民还是络绎不绝。

    每个批发商面前都整齐地摞着各种蔬菜,有的是装在编织袋中等着客户拿货,有的散开摊在地上零售。

    记者逛了一圈,发现土豆已由上周每斤1元降到了每斤0.82元,油菜由上周每斤1.2元降到每斤0.8元,西葫芦由上周每斤1.8元降到每斤1.5元,菜花由上周每斤3元降到每斤2.5元,在蔬菜中最贵的豆角在这里也才卖每斤3元。除此,大幅降价的还有生菜、菜心、菠菜等绿叶菜。天气寒冷时,这些蔬菜供不应求,一度成了市民口中的高价菜,最贵的时候卖到每斤5元,而现在较3月初下降幅度超过20%,都降到了2元以下。

    菜价降了,市民高兴。李女士在河西蔬菜批发市场附近的小区居住,虽然小区里面也有菜摊,但她每天还是赶在午饭前来这里采购,“家离得近,每天过来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省钱,这几天明显感到蔬菜价格下降了,上周三买点绿菜一次就要花去二十几元,今天才花了十几元,这样一周就能省不少菜钱,当然会让人觉得很开心。”

    销售成本下降 惠及商贩

    菜便宜了,让批发商们也高兴。邱老板说:“原来菜卖到三四元钱一斤的时候,部分经销商害怕卖不出去,所以进货少。现在价格下来了,我们销量大了,挣得也比以前多”。和以前菜价高卖不出去相比,邱老板还是欢迎薄利多销。

    谈起蔬菜降价原因,一位王姓商贩告诉记者,近期天气比较好,利于蔬菜生长、采摘。此外,国家下调了汽柴油的价格,这样一来,运费少了也间接拉低了外地菜的菜价。他说:“冬天的蔬菜主要是怕冻,运输的时候上面都要加盖草帘子、棉被等保温用品,现在天气暖和了,用不上这些东西,成本也就降低了。”

    另外,本地蔬菜的大量上市也是蔬菜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去年,我省蔬菜面积为371.7万亩,蔬菜总产量突破1100万吨,各类蔬菜中,除葱蒜产量有小幅下降外,其它各类蔬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据了解,进入四月份,太原市蔬菜市场价格还将稳中有降,持续的气温上升,市场上本地蔬菜的数量还会增加,特别是随着果类蔬菜的成熟,蔬菜种类将会更加丰富,同时外地蔬菜减少,运费下降等因素进一步拉动蔬菜价格整体回落。

    建立健全政策 防止大起大落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谈到他们买菜之前都要看看天气预报,如果天气晴朗就会少买一些菜,有雨雪到来之际,就会多买一些囤积在家,以应对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如何让“菜篮子”减负,让老百姓天天吃到平价菜?

    不少市民提出建议,让市场降低门槛、政府出台补贴措施。

    多数蔬菜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集贸零售市场蔬菜的销售价格比批发市场内高,如果要进驻超市,那么包装、人工、进场费等附加费用会更高,超市蔬菜的价格自然会高于一般的菜市场。他们希望政府能够补贴一些给菜农,商场在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那么菜价自然就会降下来。同时也希望政府在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能够多储备,在菜价过高的时候再投放市场,那么就会抑制高价蔬菜。

    记者也了解到,在菜价成本里,运输费、菜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管理费、摊位费等占了很大比重,有时从产地到零售地,蔬菜的价格会翻好几番,那么,适当降低相关费用,菜价自然就会跟着降。同时,政府应建立指导体系,指导蔬菜种植户合理种菜与销售,避免农产品陷入价格大涨大跌的怪圈。 

 
 本报记者 李若男